唯一的例外便是騰飛集團。
你說他是航空企業,可位于秦嶺南麓的工廠卻日夜生產的屬于航天部門的運載火箭燃料罐、捆綁火箭助推器以及某型導彈二級彈體,其繁忙程度都不用進廠里去看,每天數一數專門運送大型運載火箭部件兒的運—16的起降架次就知道,效益好的不得了。
可要斷言騰飛集團是家航天下屬的企業,其位于西平的飛機制造廠每日出產的高原鷹、TM—9,運15,運15plus以及民用版的海東青系列支線客機正在改寫國內軍、民20噸級固定翼飛機的傳統格局。
與此同時,位于長三角的相州廠ZB—MAX直升機和ZB—666型“空中皮卡”直升機同樣在源源不斷的出產,被廣泛用于基建、短途運輸、森林防火、應急救災以及其他軍事用途。
算上位于棉花的航空動力廠出產的各類型渦扇、渦輪軸、渦輪螺旋和燃氣輪機,騰飛集團完全是個產業鏈全面的航空制造企業。
所以騰飛集團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別說是外人了,就連騰飛集團內部都搞不清楚,反正發展到現在離地的東西好像騰飛集團都參合一腳,技術上或許還趕不上國外的一流水平,不過在全面性卻不比波音、麥道、洛馬這些綜合性巨頭差多少,如此景象在國內真真是獨此一份,別無分號,以至于上級領導們都頭疼該如何定義騰飛集團。
當然,如果騰飛集團這么大的攤子常年虧損也就不涉及定位的問題了,反正要吃國家補助,歸類航空、航天都一樣。
可問題是騰飛集團是少有的可以盈利的大型工業企業,并且還是航空、航天兩大業務都能實現盈利的奇跡所在。
于是麻煩就來了,分家的航空與航天兩大工業部門都說騰飛集團是自己這邊的,都想把這塊香餑餑搶過去吃獨食。
為此兩大工業部門的掌門人在京城只要一碰面就吵的不可開交,吹胡子瞪眼都是尋常,擺桌子罵娘更是日常,以至于某次參會的莊建業都被激烈的場面嚇的是目瞪口呆,心說當年姥爺不親舅舅不愛的騰飛集團啥時候變成兩大工業部門都認的親兒子了?
偏偏兩大工業部門經常把皮球提給莊建業,讓他決定騰飛集團的歸屬。
莊建業也是一個頭兩個大,父母鬧離婚,爭奪孩子撫養權,作為孩子的騰飛集團真的是跟了爹得罪媽,跟了媽得罪爹,自然是跟誰都不是,只能是一個拖字訣硬撐。
問題是光拖著也不行,畢竟親爹親媽除了打架,也有坐下來講和的時候,于是就有人提出,干脆把騰飛集團拆分,航空的歸航空工業部門,航天的交給航天工業,如此簡單高效,也符合上級航空、航天分家的改革精神。
航空、航天兩大部門對這個提議不得不說是非常有興趣,但莊建業卻是氣的直跳腳,自己好不容易搞出來個空天復合體,就這么拆了,不是等于要自己老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