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拆分的事情到了更上層的審批層面大概率不會通過,可這苗頭一旦出現對騰飛集團就是個危險,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那天航空、航天兩大工業部門的領導突然腦袋集體抽抽,就把拆分騰飛集團的事兒給辦到底呢。
于是搬著板凳兒,捧著西瓜,邊吃邊看著鬧離婚的爹媽為自己人腦袋打出狗腦的莊建業終于是沒法安心的做他的吃瓜群眾了,既然爹、媽都不太靠譜,他這個能干的孩子就只能自己找合適的監護人了。
最適合的便是掛靠到國家層面的部委機構,比方說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問題是九十年代國資委還沒影兒呢,騰飛集團就算掛靠也找不到組織。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個比航空、航天還要腰板兒硬的隔壁老王啥的才是王道。
莊建業找到了嗎?
當然找到了,那便是剛成立沒兩年的保理集團。
之所以選擇這個業務龐雜的連自己都有些迷糊的企業掛靠,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保理集團背景夠硬,中信的資本,總參裝備部的背書,業務橫跨軍、民兩大塊。
從誕生那天起便有著異乎尋常的非但特質。
也正因為如此,保理集團的主營業務非常籠統,基本上是什么賺錢做什么,以至于成立兩年多,業務拓展的十分龐雜。
種種做派,非常符合騰飛集團這種不黑不白的灰色氣質。
而保理集團對騰飛集團同樣很感興趣,這主要是因為保理集團陸上和海上設備都有涉獵,唯獨航空、航天這兩塊是個短板。
偏偏在國際市場上,航空、航天又是出了名的利潤豐厚的兩大板塊,保理早就想染指了,可問題是國內的航空、航天兩大工業部門從成立那天起便以部委直接同屬,幾十年風風雨雨,雖然名稱、體制幾度變化,但內里的架構還是當年部委建立的機制。
保理集團就是想動嘴,就沒那個好牙口。
就在保理集團為自己無法湊齊陸海空的標配而惋惜之際,莊建業帶著騰飛集團來投,保理差點兒沒高興瘋了。
原本湊齊航空、航天還得從兩大工業部門虎口拔牙,現在好了,騰飛集團一家全解決了。
保理集團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問題是,就這么貿貿然的把騰飛集團收入麾下,正因此人腦袋快打出狗腦袋的航空、航天兩大工業部門非把保理撕碎不可。
所以必須得變通一下。
怎么變通?
當然是搞些超常規的騷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