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基于WD—52ML渦扇發動機內的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衍生而來的核心機,完全滿足騰飛集團對第二代核心機的初步要求,稍加改進和完善便可成為騰飛集團未來諸多航空發動機型號的主力核心機。
就算不談核心機對未來的重要作用,但就WD—52ML渦扇發動機本身而言,對騰飛集團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
因為隨著WD—52ML渦扇發動機的成功,騰飛集團的海東青計劃便可繼續推進,屆時50座和70座的支線客機不但可以順利落地不說,超豪華的遠程公務機同樣可以毫無阻礙的上馬。
除了支線客機外,對騰飛集團教練機的影響同樣巨大。
要知道WD—52ML渦扇發動機可以很輕松的改成一款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騰飛集團已經在這方面做了測試,小涵道比版本的WD—52ML渦扇發動機,正常推力將會下降到4.8噸,不過卻增加了一段加力燃燒室,而開加力時發動機的推力則會達到7.6噸。
這個指標已經超過殲教7MAX目前所使用的渦噴—13發動機。
一款優于渦噴—13的渦扇發動機,這可不僅僅是解決了騰飛集團殲教7MAX的問題,對整個國內來說都是極具顛覆意義的存在,要知道國內裝備渦噴—13以及上一代渦噴—7發動機的飛機可不少,殲七就不用說了,目前國內空戰主力的殲八Ⅱ所使用的就是渦噴—13發動機。
早幾年到是像換裝推力更大的渦噴—14,但該發動機可靠性不高,飛到天上很容易莫名其妙的噴零件兒,無奈之下只能換回渦噴—13。
如今一款優于渦噴—13的WD—52ML渦扇發動機小涵道比版本面世,其前進之廣闊簡直不言而喻。
之所以沒有立刻推出,替換渦噴—13,占領國內軍機的航空發動機市場,主要是因為尺寸的問題,畢竟WD—52ML渦扇發動機大涵道比直徑不過1.2米左右,小涵道比直徑還不到0.8米。
而殲七、殲八的發動機艙早就被渦噴7或渦噴13一米左右的直徑給定死了。
想讓殲七、殲八適應WD—52ML渦扇發動機顯然不現實,那等于是重新造兩款飛機了,只能是WD—52ML渦扇發動機去適應國內現役的作戰飛機。
所以必須增加尺寸,而航空發動機各項指標可都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增加尺寸看似簡單,但在航空發動機上卻意味著進氣量的增加,壓縮比的增大,燃燒更猛烈,渦輪前溫度會進一步提高。
由此帶來的就是性能進一步的提升。
為此騰飛集團計算過,不做其他調整,就以WD—52ML渦扇發動機的核心部件為基礎衍生出一款1050mm直徑,5684mm長度,凈重為1.2噸的小涵道比渦扇航空發動機,正常推力將提高到5.6噸,加力推力將達到8.7噸,推重達到7。
這個數值已經能跟蘇聯RD—33渦扇發動機和美國的F—404發動機一較高下了,只比美國即將完成研制的F—414發動機差了些火候,問題是通用可以在F—404基礎上研發F—414,騰飛集團為何不能在WD—52ML渦扇發動機基礎上繼續前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