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巴基斯坦和伊朗人信不信莊建業不知道,反正后面在莊建業的示意下,騰飛集團還真做了,在直—12兩側的專用掛架上滿滿當當掛了六枚輕型魚雷,模樣威武又霸氣。
之后又嘗試加掛八枚C—701小型反艦導彈的飛行展示,更是武德充沛到爆炸。
弄得一同陪著巴基斯坦和伊朗兩國軍方過來的總部領導和國內專家是各種的暗自搖頭。
要是照著莊建業這種弄法,直—12那就不是直升機了,而是秒天秒地的全能機了。
然而想想莊建業之前給他們看的那些個歐美友商在戰斗機下面掛滿導彈,在直升機上塞滿攻擊武器的照片也就釋然了,正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只要莊建業真能忽悠出去,看在小錢錢的份兒上,他們權當看不見。
好在莊建業的精心準備和強大話術最終俘獲了巴基斯坦和伊朗人的心,但礙于兩國感人的國內經濟,伊朗人只采購了4架直—12的空中突擊型。
單價只有1000萬美元。
這要是放在其他友商那里,這筆生意雖然不大,但也屬于小賺范圍。
但在騰飛集團這里卻跟血虧沒啥區別,因為騰飛集團必須保證這次出口的口碑,那就必須在維護保養和返廠大修方面作極大的讓步,介于直—12并不出色的維護性能,以及騰飛集團在喀喇昆侖山口救援的實踐,可以預見,如果沒有直—12更為成熟的改進方案出來的話,騰飛集團現如今賺的錢,會在日后的維護中成倍的填進去。
相較之下,巴基斯坦就靠譜多了,直接說自己去找好大哥幫忙,給騰飛集團多拉幾個客戶,自己這邊給個優惠價就行。
刷經驗嘛,當然是普及度越高越好了,最好能找個人傻錢多的冤大頭,莊建業保證一根華子遞過去,一口一個好大哥。
然后……然后……馬克西姆就來了。
雖說拿著一款并不成熟的產品與人家合作,多少有點兒那啥,不過想想阿聯酋這些年推進工業化是搞得如火如荼,真正的干貨卻沒撈到,心里也就舒坦多了。
跟荷蘭合作的海水淡化幾乎所有的核心設備和處理技術全部來自荷蘭、比利時和德國。
跟美國合作的是有冶煉的核心燃氣輪機是通用生產的,基建是日本的,配套設備是德國的。
阿布扎比核電項目,反應堆和壓力殼都是法國的,冷卻循環是美國的,基建是日本的。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重要的項目運營人員絕大部分都來自歐美發達國家,只有極少數清貴職位是阿聯酋王宮貴胄來擔任。
沒辦法,插根筷子就能冒油的阿聯酋民眾早被躺著賺錢的生活給養得賊懶賊懶。
復雜的技術弄不懂,底層的工作又覺得太辛苦,相比之下拿著筷子捅捅地面就能數錢多自在。
如此這般,阿聯酋實質上除了獲得幾個像模像樣的面子工程,然后大言不慚的對外宣布自己已經成為工業化國家外,毛都沒有,反倒是讓歐美發達國家利用合作項目成為瘋狂吸血的螞蟥,在檢驗自身的技術能力的同時,將阿聯酋的財富源源不斷的向歐美發達國家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