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馬哈茂德的話,幾名中年人臉上不禁有些猶豫,但還是勉強點點頭,表示他們明白了。
然而見此情況的馬哈茂德卻是苦笑著搖搖頭:“你們還是沒懂我的意思,我知道你們曾經在美國和俄國學習航空技術知識,后來又通過國家基金被派往法國、德國和日本進行深造,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經驗都很強,覺得中國的航空技術水平不如這些國家,沒有學習的必要,甚至認為騰飛集團集團的所謂下一代戰斗機就是個騙人的噱頭……”
此話一出,幾位中年人再次點頭,只不過與之前的勉強相比,這次顯得真誠了許多,馬哈茂德不禁笑了笑:“我也清楚這一點,也不否認中國的航空技術水平照比美、歐、俄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依然拿出20多億美元投了他們的所謂下一代戰機項目,是我認為他們的下一代戰機一定能成嗎?”
幾位中年人都有些懵,在他們看來馬哈茂德要不是被人忽悠了,怎么可能拿出那么多錢?可聽這么一說似乎里面另有隱情。
好在馬哈茂德沒有讓他們等多久,便緩緩的繼續說道:“如果有下一代作戰飛機當然好,就算沒有也無所謂,因為我看中的是中國,準確的說是騰飛集團那套符合我們發展中國家的航空技術路徑。
美、歐、俄的那套東西固然是好,可未必適用于每一個國家,特別是我們這種工業基礎相對較弱的發展中國家,就拿我這次在巴基斯坦參加卡拉奇防務展時,遭遇的新德里航空軍事演習。
8架蘇—30MKI戰斗機,放在任何地方都是一股不俗的戰力,結果卻被巴基斯坦兩架還處在測試階段的JZB—119教練機給趕跑了,原因何在?不是JZB—119教練機有多優秀,而是新德里自行組裝的蘇—30MKI已經爛到了骨頭里,以至于連稍微復雜的機動動作都做不出來,除了架子嚇人外,根本不堪一擊。”
話音即落,馬哈茂德抬起眼看向對面的幾位中年人:“你們覺得我們國家的工人比新德里的強多少?還是認為那些政客和官僚的操守會比新德里的要干凈?”
此話一出,對面那幾個在阿爾及利亞國內數得上數的航空技術專家們不在說話了,盡管阿爾及利亞國家比新德里要富裕,但那是依托能源撐起來的門面,實際上的工業底子根新德里半斤八兩,甚至還不如人新德里。
所以如果蘇—30的生產線落戶到阿爾及利亞,估計做出來的成本會不比新德里好到哪里去,因為航空產業這東西,哪怕只是簡單的部件組裝考驗的也是一個國家方方面面的綜合能力。
然而就在這幾位被馬哈茂德從國內緊急招過來的航空專家們一個個皺眉陷入沉思之際,馬哈茂德接下來一句話猶如驚雷令他們立馬變得難以置信:“然而新德里沒有辦成的事兒,中國人卻完成了,他們組裝的蘇—27性能頗為穩定不說,甚至還以此為基礎開始了完全國產化;與此同時他們的十號工程也已經進入試飛階段,并加速推進服役進程。
要知道這款中型作戰飛機可是和F—16和米格—29屬于一個量級的,都屬于第三代作戰飛機,你們掰著手指頭算一算,整個的確能獨立生產蘇—27并能自行研制第三代中型作戰飛機的國家有幾個?”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