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其他人面對具備機體彈艙的FBC—1A戰斗轟炸機各種不明覺厲之時,坐在最后面的防空兵部隊領導卻瞧出了FBC—1A戰斗轟炸機在隱身豹模式下的真正威力。
按道理來說,名為隱身豹,實際上還是FBC—1A戰斗轟炸機,然而就算防空兵部隊領導也不得不承認,在“沒有掛載”的情況下,這個模式的FBC—1A戰斗轟炸機,與隱身戰機沒有本質的區別。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模式下的FBC—1A戰斗轟炸機飛得足夠低。
至于有多低,剛才第三塊監控屏幕上,遙測設備給出的數據是距離地面平均距離為25米。
這是個什么概念?
兩側山巒的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25米等于是擦著山底下的樹梢在飛。
換句話說,如果發動機的尾焰大一點兒的話,都能把高大一點兒的樹給燒著嘍。
然而這對防空兵部隊領導這位老防空兵來說并不是關鍵,重點是這個高度對世界上任何一支防空部隊來說都是近乎無解的存在。
沒辦法,誰讓地球是個球體,而雷達波在沿著球體擴散時總會出現死角?誰讓山巒起伏的太行山脈地形復雜,各類天然雜波數不勝數?
而這些天然的物理因素無不是防空兵部隊想要克服卻永遠也克服不了的最大BUG。
但這些防空兵部隊的BUG,卻在合理的運用下,能夠成為空襲部隊最好的防護外衣。
對此防空兵部隊領導比誰都清楚,1000米高度,雷達發現空襲飛機的概率是100%,等到高度降到100米,雷達發現空襲飛機的概率便會急速縮減到30%。
等高度下降到25米的時候,雷達發現的概率就只有區區的8%。
而這還是在理想的狀態下得出的理論值。
在真實的戰場環境下,尤其是太行山這種山高林密的復雜地形中,區區8%的發現率很容易就被各類地面雜波給抵消掉。
如此一來,不帶任何掛載,從而降低阻力,增加低空飛行性能,再配合超低空快速突防這個能力,FBC—1A戰斗轟炸機不是隱身豹又是什么?
不說別的,劉小林的S—300防空導彈營各類對空探測設備火力全開,也只是發現三架無偵—4無人機。
從25米超低空快速貼近的隱身豹,劉小林營卻連毛都沒看到一根。
這說明什么?
人家隱身豹絕對不是白叫的,要知道S—300防空導彈即便老毛子在宣傳上有些夸張,可作戰能力一點兒也不差,畢竟是前蘇聯海軍和國土防空軍一同看上的東西,實力還是有的,結果在隱身豹面前依舊暴露出無法彌合的短板。
“這樣的對手……實在是可怕!”在詫異、驚訝與茫然之后,逐漸冷靜下來的防空兵部隊領導,終于是忍不住低聲給了一個十分不愿,但與不得不說的中肯評價。
“光是可怕嘛?”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結果防空兵部隊領導話剛出口,身后便傳來一聲低沉的話音,防空兵部隊領導連忙回頭,旋即雙眼發自的看著來人:“總部……總部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