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那可是蘇—30MKK戰斗轟炸機呀,當今世界上唯一一款能夠跟美國F—15E戰斗轟炸機齊名的存在,就連美軍對這款機型評價頗高。
結果就是這么一款享譽世界的超強機型,在兩位航空兵主官這里,就跟隨意丟棄的破麻袋片兒,誰愛要誰要,反正他們自己是不想要。
這說明什么?
FBC—1A戰斗轟炸機在性能上已經不亞于俄國的蘇—30MKK戰斗轟炸機,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超出許多。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若非如此,兩位航空兵部隊的主官憑什么把臉面丟到一邊,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說什么也要把FBC—1A戰斗轟炸機搶到手?
還不是兩人已經通過這次戰略防空演習,瞧出FBC—1A戰斗轟炸機不凡了嘛。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防空兵部隊領導對FBC—1A戰斗轟炸機見地在如何,那也是出于防空兵的角度去審視的,不是他不想更全面的看待FBC—1A戰斗轟炸機,問題是自身的專業和局限讓他很難獲得全面的角度。
兩位航空兵部隊的主官可就不同了,自打看到FBC—1A戰斗轟炸機采用攻擊豹模式,攜帶DZB—1500隱身空射巡航導彈攻擊的實時畫面后,兩人就被FBC—1A戰斗轟炸機矯健的身姿以及強大的對地攻擊力深深的吸引住。
以至于隨后很長時間兩人都沒怎么跟其他參與觀摩的部隊干部和領導有什么交流,因為他們在看,在評估,在衡量FBC—1A戰斗轟炸機究竟能在自己的部隊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又能夠在關鍵的東南沿海軍事斗爭;雪區、邊疆區邊境局勢上具備何種能力;然后便是訓練、后勤、維護保障等等一系列問題。
最終得出結論,FBC—1A戰斗轟炸機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戰斗轟炸機,但絕對是是最適合國內實際情況的戰斗轟炸機。
光著一條,就足以讓兩人爭破頭了,更何況FBC—1A戰斗轟炸機在隱身豹模式下還應用了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部分先進技術。
是的,FBC—1A戰斗轟炸機在隱身豹模式下,的確應用了下一代作戰飛機的一項關鍵技術,那便是機體彈艙。
按道理,以FBC—1A戰斗轟炸機的氣動外形和綜合結構根本沒辦法做機體彈艙的,除非把FBC—1A戰斗轟炸機整個推翻,重新設計氣動外形,力學結構和各項系統,才能把所需的彈艙勉強裝進去。
問題是這么干與重新設計一架全新的作戰飛機沒啥區別,不但耗時耗力,而且研制周期也會拉的很長,更重要的是成本方面會很不劃算,自然就不會成為首選。
既然不是改變機體結構,那FBC—1A戰斗轟炸機又是怎么實現機體彈艙這個魔術般的能力呢?
那是因為騰飛集團引入了一個叫做“保型戰術艙”的概念。
當然這個“保型戰術艙”的概念聽著有些不明覺厲,實際上這個概念的基礎其實就是騰飛集團為FBC—1A戰斗轟炸機量身打造的保形油箱而已。
畢竟連宏通廠的強5H騰飛集團都想辦法為其量身打造了一款機背保形油箱,從而大大提高強5強擊機的作戰半徑;自然不能厚此薄彼,放著同為產業聯盟中的西北航空廠的FBC—1A戰斗轟炸機項目不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