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種從進氣道外壁一直延伸到翼根的流線型保形油箱,不但具備2180升燃油的裝載量,兩具便可多出4000升的燃油,足夠FBC—1A戰斗轟炸機增加30%的航程。
而且貼合FBC—1A戰斗轟炸機氣動布局的設計,并沒有對FBC—1A戰斗轟炸機的飛行品質造成多大的影響。
就拿FBC—1A戰斗轟炸機最大速度來說吧,得益于換裝了兩具效率更高的WD—62SUV新型中等推力發動機,以及應用大量鋁鋰合金等先進輕質材料,FBC—1A戰斗轟炸機能夠達到1.8馬赫的最大速度。
裝備兩具進氣道保形油箱,氣動上稍微受到些影響,最大速度略有下降,但依舊能夠達到1.6馬赫。
要知道FBC—1A戰斗轟炸機的原型FBC—1的最大速度也就1.6馬赫。
換句話說,裝備兩個能夠承載總工四千多升燃油的進氣道保形油箱后,FBC—1A戰斗轟炸機在速度上依舊不亞于FBC—1。
至于其他機動性指標同樣如此,畢竟FBC—1A戰斗轟炸機主要任務是對地攻擊,對空作戰僅限于自主防衛,并不是典型的空憂戰機,因此在機動性上沒有太大的要求,是以哪怕降低一些并無大礙。
反倒是這種保形油箱不但能夠增加FBC—1A戰斗轟炸機的航程,更重要的是與機身完美切合,從而令FBC—1A戰斗轟炸機在不影響自身飛行性能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提升戰斗力。
正因為如此,進氣道保形油箱已經出現,即刻就得到FBC—1A戰斗轟炸機總師的高度稱贊,進而便根據騰飛集團提供的進氣道保形油箱的氣動設計和內部結構,結合FBC—1A戰斗轟炸機本身的任務拓展進行了長達半年的研究,隨后創造性的提出,利用這種進氣道保型油箱的特點,將其拓展成FBC—1A戰斗轟炸機多任務保形任務艙。
當時提出這個觀點的FBC—1A戰斗轟炸機總師,也只是做了個籠統的概念而已,與其說是什么想法,更不如說是一個前景不錯的腦洞。
具體能不能成,什么時候能成,連他這個總師都不知道,反正航空理論研究總是要比應用研究要先行一步嘛,萬一未來的某個時間段要是成了也說不定。
然而連FBC—1A戰斗轟炸機總師都沒有清晰框架的腦洞,卻引起了莊建業的興趣。
要知道,騰飛集團可是下一代作戰飛機工程中核心的航空發動機,高端航材以及基礎理論設計服務的重要供應商,換句話說騰飛集團肩上承擔著很大比例的下一代作戰飛機的分系統研制工作。
其中的一項便是下一代作戰飛機的整體結構彈艙。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為此騰飛集團集中3D打印技術,高端激光制造技術,精密焊接技術,大型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等等騰飛集團能夠拿得出手的高端技術來攻關這項下一代戰機至關重要的核心部件。
經過多年的努力,雖然在某先方面取得長足的進展,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不盡如人意。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測試設備不完善,以至于很多理論值無法從可靠的試驗中獲得,比如說彈艙打開后,氣動布局改變后,隱身性能如何兼顧?
還有,超音速下,下一代作戰飛機進行攻擊時,如何克服高速氣流對彈艙內部的侵蝕和破壞?
再有,整體結構彈艙由于其特殊性,必須做到輕而堅韌,也就是說,即便彈艙的面積大,但重量決不能占比太高,不僅如此,整體結構彈艙的結構強度必須要達到一定程度,如此才能在整體結構上做到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