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雜的騰飛集團業務必須要進行梳理,最起碼要將業務板塊進行提煉,重新規劃主營業務方向,如此才能避免與另外兩家過分競爭的同時,在私下還能有強有力的合作。
當然,限制騰飛集團的天花板必然也會松綁,戰斗機和遠程運載火箭不再成為阻礙,但也正因為如此,該如何界定才要更加慎重。
“哦,對了,我記得騰飛集團主導的運—18NB并不是他們一家做的,除了西北航空廠外,其他航空制造廠好像也有參與?”
也不知過了多久,坐在最上首的大領導突然問了一句,一旁的大領導點了點頭:“這方面,總部的老馮清楚。”
說著便看向會議桌外圍的一位列席會議的部委領導:“老馮,你來介紹下具體情況。”
“是!”老馮聞言站起身,如數家珍的介紹道:“正如幾位首長所說,運—18NB并非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兩個航空制造企業合作完成的生產,而是采用了一種全新的產業鏈配套模式,用騰飛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黨高官莊建業同志的說法,未來航空制造業是個越來越專業化,精密化的新型協作體制,指望一家企業,一個單位通吃全部不現實,于是他便在運—18NB運輸機的制造商推廣了全產業協作的方式,具體情況如下……”
說著,老馮展開筆記本,掃了一眼數月前去西北航空廠和宏通廠調研時,記錄的筆記,略微組織了下語言便再次說道:“騰飛集團星洲飛機制造廠主要承擔機頭、駕駛艙設備、中央翼盒、機翼和機身整流罩,方向舵,發動機托架,前起落架艙門的生產制造。
宏通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負責起落架整流罩,貨艙跳板的制造。
西北航空廠主要承擔垂直尾翼,機翼蒙皮,總部機身,機身設備,襟、副翼組件以及30%后機身組件。
成功集團承擔平尾,發動機艙,襟、副翼連接機構,升降舵的生產和制造。
航天第二研究院第二制造廠負責機翼前緣、襟、副翼組件,襟、副翼驅動機構,主起落架艙門。
航天第四研究院第一制造廠負責外翼盒和襟、副翼組件……”
老馮一口氣說了十余個單位,近三十余家配套企業,聽得會議室眾人的是驚嘆連連,沒想到一架運—18NB的生產制造竟然涵蓋了航空航天領域這么多家的配套企業。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么多家來自不同領域,分屬不同產業的實體,竟然會并行不悖,完整而有效的成為一個及其自洽的產業閉環,從而能夠自發的組成運—18NB的生產產業鏈,若非親耳聽到,在場不少人都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要知道國內形成這樣的產業鏈閉環可使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投入大量的資源方才勉強確立。
可騰飛集團用的是什么?竟然把航空航天諸多企業用一款運—18NB聯系緊密的連在一起?
“哈哈哈哈~~~”
就在眾人驚疑而又困惑之際,坐在最上首的大領導忽然朗聲笑了起來,旋即環顧了下會場內的眾人:“你們不是還在糾結中國騰飛的業務范圍嘛?莊建業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們他的業務范圍就是一架運—18NB,能在航空航天兩大業務領域縱橫的人,的確有些本事,一個中國騰飛我們還只是有個概念,他卻已經把架子搭起來了。
說實話,我很好奇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既然要去抗洪一線視察,順道就去看看這個騰飛集圖,想要加中字頭,說什么也要悄悄他們究竟還有多少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