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決心,莊建業才會領導騰飛集團開始在航空航天領域,進行悄無聲息的轉型。
比方說在航天領域,騰飛集團是衛星導航系統最積極的倡導者,除了自主可控外,遠海的艦載機或巡邏機想用地面引導式導航也沒法用,只有衛星導航最經濟實惠。
再一個便是計劃中的海洋監控和通信衛星體系,主要是解決海洋環境檢測、氣象變化以及遠洋通信,畢竟艦載機想要出海,地面通信站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寄希望于太空中的衛星。
最后就是“殺手锏”計劃中的反艦彈道導彈,最為中遠海的有力威懾,足以撐起艦載機踏足遠洋之前,擁有一片安寧的港灣。
航天領域如此,航空方面就更不用說了,這么多年騰飛集團的殲教—7MAX就從沒停止過研發,無論是真龍系列驗證機,還是其他什么型號,歸根到底都是在探索殲教—7MAX改進的可行性,因此騰飛集團在艦載戰斗機方面始終處在國內領先地位。
除此之外,在艦載直升機領域。除了并不成功的值是二艦載型,騰飛集團與瓷都公司合作的直—8MAX成功實現首飛,并得到海軍的肯定。
不如意外的話,極有可能作為未來航母或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使用。
至于運—18NB,以及正在推進的轟6大改看似與大海沒啥瓜葛,可實際上這兩款機型依舊與海軍密切相關,畢竟海軍除了艦載機外,陸基固定翼飛機同樣不可或缺。
總要有反潛巡邏機保障出海通道順暢吧?
總要有前出島鏈的轟炸機威懾敵方吧?
總要有預警機作為偵查兵力提供前方敵情吧?
總要有空中加油機……
就連美國海軍即便是有龐大的艦載作戰機群,也配備了數量龐大的P—3C反潛巡邏機,KC—135空中加油機等一系列輔助機種配合遠洋艦隊行動。
既然有美國這樣的珠玉在前,國內摸著美國這顆珠玉走就是了。
總而言之,騰飛集團這次轉型,重點就是由陸向海,把寶全都壓在遼闊的大洋上,用莊建業的話來說,他是要做海賊王……呸,是海上航空器王的男人!
既然要做海上航空器王,艦載機自然是最關鍵的一環,同時也是騰飛集團今后十到二十年發展的重點,雖說在這方面,騰飛集團領先國內其他航空企業。
但不可否認的是,與美國、俄國,甚至是歐洲這些老牌的航空工業強國相比,騰飛集團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這一方面是騰飛集團成立的比較晚底子薄;但更關鍵的是國內缺乏航母這種大型水面艦艇做支撐,導致騰飛集團沒辦法獲得相關的技術驗證,也就無法對所研制的機型做出有針對性的修改。
總而言其實是一句話就是缺乏艦載機的研制經驗。
這也是為什么騰飛集團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脈動Ⅲ飛機總裝線的交易中提出獲得C—2“灰狗”艦載運輸機某些技術的原因所在。
自己沒有就只能想辦法去找,恰恰這方面洛馬公司經驗十分豐富,技術也十分先進,奈何礙于所謂敏感技術的出口限制規定,洛馬公司沒辦法C—2“灰狗”艦載運輸機的技術轉讓給騰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