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蘇—30MKK可是蘇式系列作戰飛機當中最新的一個型號,表面看著跟蘇—27大同小異,可實際上內部迥然不同。
不說其他的,蘇—27使用了9%的鋼材,蘇—30MKK則將鋼材全部取消,換成了強度不亞于鋼材,但重量更輕的鋁鋰合金,使得鋁鋰合金的占比從蘇—27的5%,提升到現如今的22%。
與此同時大幅壓縮了普通鋁合金的占比,加大鈦合金、鋁鋰合金以及部分復合材料的使用量。
而材料的變化在根本上改變了蘇—30MKK生產、制造以及工藝上的所有既定模式,這也是為什么西方航空評論界會對蘇—30MKK給予完美側位,或者超級側位的評價。
因為蘇—30MKK從根本上改變了蘇—27身上結構疲勞強度低,使用壽命短的頑疾。
可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蘇—30系列作戰飛機的工藝十分先進,制造技術相當高超,并不是具備蘇—27組裝能力的廠家就能夠具備蘇—30的工藝技術的,因為兩者除了肉體相似外,靈魂早已是兩種不同的飛機。
正因為如此,想用蘇—27的經驗去套蘇—30根本不可能。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不說別的,印尼就想在他們印尼國家航空工業集團來處理他們負責測試的蘇—30MK的預生產型,沒辦法,中國嫌去俄國原廠家遠,印尼就跟嫌遠了。
這還不算,每一次俄國的蘇霍伊航空聯合體給的改進和維護的報價都貴的驚人,哪怕合同上寫著預生產型是免費保修,但蘇霍伊航空聯合體該怎么要錢就怎么要錢。
就如同汽車4S店一樣,免費保修只存在理論,負責維修的師傅總能找到超出維修范疇的利潤增長點。
所以印尼干脆就像撇開蘇霍伊,把一些小問題放在本土處理。
反正裝備蘇式系列作戰飛機的國家有很多,烏克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蘇聯時代在烏克蘭建了兩座飛機修理廠,不但能夠大修和維護蘇式系列作戰飛機,就連圖—160這樣的大家伙都不在話下。
因此印尼很快就跟烏克蘭勾搭上了,并很快引進了一批設備和專家,結果萬事都俱備了,東風卻一絲兒都沒來,原因很簡單,蘇—30跟蘇—27內部情況完全不同,烏克蘭的專家一個個被搞得是稀里糊涂,印尼最后只能是認栽,繼續把預生產型的蘇—30送到俄國處理了事。
自己有前車之鑒,自然是明白這里面的問道,所以當聽顧景友輕松寫意的說出蘇—30MKK上的一些小毛病他們能夠解決時,無論是瓦希德還是蘇哈托是真的驚了,以至于愣了半天,瓦希德這才瞪大眼睛,滿臉不可思議的看向顧景友:“顧先生,你是說,你們已經能夠解決蘇—30MKK身上大部分問題?”
顧景友點點頭,謙虛的說道:“還行吧,反正蘇—30MKK機體內部用的也不是太尖端的東西,騰飛集團在這方面還算勉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