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多過分,旁人不清楚,那些個被俄國軍火制造商的專用武裝直升機洗腦多年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白俄羅斯等國卻是最明白不過,中國的WZ—12NB武裝直升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不亞于俄國下一代武裝直升機的主力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
甚至在某些指標上還超出許多。
不說別的,但就航程和續航時間而言,WZ—12NB武裝直升機就按著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在地上各種摩擦。
因為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最大航程只有470公里,僅為WZ—12NB武裝直升機的一半兒,至于續航時間,即便搭載副油箱也就2個小時,作戰巡航只有不到一個小時。
而WZ—12NB武裝直升機光靠內部載油的航程就達到了850公里,戰斗巡航的續航時間達到3小時。
要知道航程遠,續航時間長對武裝直升機的戰斗力和生存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航程遠最起碼能夠將機場設置在更遠的縱深,從而避免地方的騷擾和襲擊;續航時間長就更不用說了,能夠長時間在空中徘徊,隨時對地面部隊進行支援。
在這兩個方面WZ—12NB武裝直升機可謂是相當出色,以至于由此帶來的載彈量只有1200公斤,遠少于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2800公斤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的。
畢竟武裝直升機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地方的坦克裝甲車輛、堅固工事、通信中心、指揮中心和后勤節點等高價值目標。
所使用的武器也多為反坦克導彈這類精確制導武器。
正因為如此,武裝直升機的載彈量少沒問題,只要武備精良,攻擊效率高就不是問題,在這方面WZ—12NB武裝直升機有著完備的綜合攻擊航電系統。
除了機鼻下方設置了一個可270度自由旋轉的綜合光電探測系統外,還在槳轂上方安裝了一部小型毫米波探測雷達。
配合著飛行員頭上的“狙擊手”Ⅴ型飛行射控系統,令WZ—12NB武裝直升機成為一個靈活、穩定且高效的低空殺手。
相比之下,現如今的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在綜合航電系統方面可謂是乏善可陳,除了一套源自法國的光電探頭外,飛行員的頭盔使用的還是八十年代蘇聯時期的老物件兒,雖然能夠做到所謂的指哪打哪兒的效果,但整體的重量特別大不說,操作也十分復雜,即便經過專業訓練也不免手忙腳亂。
當然,聽說卡莫夫設計局在最新款的卡—50武裝直升機上改進了綜合航電系統,可問題是卡—50直升機整體過于復雜,維護成本高不說作戰效能未必有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高,若非如此蘇聯時代也不會將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定位下一代武裝直升機的主力機型,讓卡—50靠邊站了。
正因為如此,沒等鄭權禮話說完,就有不少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對剛剛出現的WZ—12NB武裝直升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巴洛托夫又不是笨蛋,此時此刻他那里看不出來,鄭權禮這哪里是在搞什么火力演練,分明是拿著個做噱頭,弄出的一場武器裝備的大展臺,更郁悶的是,本來中國還愁著怎么拉人過來參觀,結果他這個愣頭青急吼吼的把這個最關鍵的問題給解決了,一下子拉來二十多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二十多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