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錢的問題……
坐擁蘇聯龐大軍備遺產的俄國,完全可以用先進技術和裝備來抵償,所以價格什么的對俄國根本就不是問題。
就拿這次的ZBDL—1916全自動鈑金成形生產線來說吧,莊建業張嘴要30億美元真的指望俄國跟沙特一樣直接把綠油油的票子堆過來?
除非是做夢還差不多。
現如今的俄國外匯儲備幾乎耗盡,別說30億美元,3億美元能不能拿出來都是個未知數。
莊建業如果一味要錢的話,那這筆交易只能以失敗告終,所以莊建業除了錢之外,更在意的是俄國手里的那些獨一無二的軍備技術。
就比如說俄國剛剛上馬不久的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以及開創世界反導先河的A—135空天反導系統。
沒辦法,誰讓中國騰飛在該領域的短板不少。
當然了,如果給予中國騰飛足夠的時間,一點點的積累,數年的光景中國騰飛同樣能夠做出一番成績,問題是總部根本就沒有那么多時間等待中國騰飛把反導\反衛星這顆科技樹從零開始發育完全。
發生在貝爾格萊德的海外大事件就以一記警鐘。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域外某大國動不動就在國際上兜售一個概念,那就是如果那家實體的衛星不與他們制定的標準兼容,日后將很難避免遭遇所謂的太空垃圾侵害而受損。
因為域外某大國會根據兼容標準監控太空垃圾的運行軌跡,隨時對處在危險軌道的衛星發出預警。
整個倡議一如既往的冠冕堂皇,似乎真的為全人類著想,可實際上呢?
要加入這個標準,就必須在衛星上植入一個定位應答模塊兒,這就等于將自己的衛星方位毫無保留的提供給域外某大國。
普通的衛星也就罷了,一些擔負著特殊任務的衛星怎么可能將這樣重要的信息拱手讓人?
可你不讓又能怎么辦?
要知道域外某大國那句“日后將很難避免遭遇所謂的太空垃圾侵害而受損”可不是一句玩笑,早在70年代,域外某大國就具備了反衛星的能力。
反正太空上的東西是碰撞彈頭還是太空垃圾是很難界定的,因此域外某大國的這個倡議與其說是倡議,還不如說是赤果果的威脅。
歐洲方面就禁不住域外某大國的軟硬兼施選擇妥協,俄國因為有反制手段對域外某大國的提議完全不屑一顧。
最尷尬的就是國內,妥協是不可能的,但硬剛有沒有相應的實力,就只能進退維谷的僵在哪里。
正因為如此,總部要求相關單位抓緊推進“殺手锏”Ⅱ計劃,爭取在下世紀頭五年實現初步的反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