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值,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國產設備能夠自主可控,無論是民用產品還是軍用產品,想怎么生產就怎么生產,沒有絲毫外界的掣肘和限制。
要知道現如今WHZB和WHNB兩家工廠內的設備,無論是阿斯麥爾和尼康的光刻機,還是東芝和富士的蝕刻機,在引進時都會要求WHZB和WHNB簽署一份及其嚴苛的附加協議,那便是他們所提供的設備禁止生產任何涉及軍事用途的產品。
換句話說,WHZB和WHNB安安穩穩的給英特爾、AMD等半導體巨頭當代工廠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稍微涉及到某些軍民兩用產品的話,這些高端半導體供應商不但會鎖死設備的運行程序,而且還會向WHZB和WHNB索取巨額的違約賠償。
當然了,遇到這個問題,某些人或許會說,東西都買進來了,怎么用那些制造商還能知道?
如果這些高端設備的制造商連這點兒小問題都搞不定,那他們牢牢占據的高端制造業早就被人給拱下去了。
人家不但有辦法限制,而且對設備的掌控遠遠超乎常人的想象。
不但每臺這類高端設備的內部被嵌入高精度GPS定位模組,從而令設備少有移動便會通過自身的定位信息告知生產商,進而采取措施更正設備使用方的“不當”操作。
如果設備使用方不加理會這些忠告,生產商就會通過衛星通信系統直接出發設備的鎖死程序,直接將設備變成一塊無用的鐵疙瘩。
在這樣一套程序的加持下,這些設備怎么用,如何用被限制的死死的,可以說沒有半點兒自由可言。
這也是為什么國內明明有WHZB和WHNB這樣的高端芯片生產企業,相關的軍用研制單位都不上門談合作的原因所在,業內的行規大家伙都清楚,他們要是找上門那不是去給人送錢,而是直接帶著大麻煩去找不自在的,客氣的還能禮送出門,不客氣的直接轟出去都屬正常操作。
然而相關設備國產化后就不一樣了,怎么用,怎么產完全聽自己的,旁人就算想監控,想鎖死也沒那個路徑,這對主要從事軍民兩用電子產品研發生產的電子科技X研究所來說無異于是一個天大的利好。
于是借著與中國騰飛在反導\反衛星系統上的配套合作為契機,電子科技X研究所提出聯合成立一家半導體生產企業,以欒和平半導體企業生產的高端半導體生產設備為核心,打造一個由國產技術為主,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
中國騰飛對此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畢竟這種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才是長久之道,欒和平的兩家生產廠實在是限制太多,賺錢可以,其他方面就有些不夠看了,所以還得是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用得放心。
只不過在這方面中國騰飛一個搞航空航天的完全是個外行,欒和平算是內行,但手下的骨干不是從寶島挖過來的就是從歐美高薪聘請的,技術方面沒啥好說的,就是思想覺悟方面實在是不牢靠。
這點莊建業可是吃過小虧的,當初從南韓連吃待吞的弄回來一個IDF戰斗機設計團隊,本來指望著這個團隊能夠改進下殲教—7MAX外銷版的技術細節,并為此開出了相當高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