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林可能不懂風扇葉片是什么,但WD—20ML可是如雷貫耳,自然是對畫中的鞠師傅萬分崇敬。
而這時莊建業的話再次響起:“他是我們中國騰飛的第一位騰飛工匠,只可惜天不假年,前幾年鞠老爺子體檢時查出肝癌,當時已經晚期,不到兩個月就走了……”
嘆了口氣,莊建業復又說道:“不過鞠師傅的技術我們并沒有丟掉,特別是通過對鞠師傅在車床、銑床和磨床的高精度加工過程的研究,我們研制出NB—38XX系列高精度復合加工中心,將當初只能依靠鞠師傅手工才能完成的工作真正的實現自動化。
不僅如此,我們還以鞠師傅的名字命名了他生前所在的班組,如今擔任鞠闊海班班長的不是別人,正是鞠師傅生前最后一個徒弟,同樣也是我們中國騰飛騰飛工匠中的一員……”
說著莊建業指向了不遠處的另一幅油畫。
上面是一位頭戴防塵帽,身著防塵服,手里拿著筆記本電腦,雙眼緊盯著面前一塊猶如妖嬈女子身段兒的彎曲葉片。
油畫旁邊同樣有著一行小字,劉磊(1973—)西北航空大學航空材料系畢業,研究生學歷,歷任騰飛集團航空發動制造廠一車間工藝員;航空發動制造廠一車間工藝室高級研究員;航空發動機制造廠鞠闊海班班長……
“這個劉磊別看實在車間工作,但卻是如假包換的大學高材生,本來他可以進研究所的,可這小子不干,非要來一線,我們之前都以為他一個大學生吃不了一線的苦,沒想到劉磊不但熬下來,而且還在他的主導下攻克了大涵道比渦扇葉片復合材料鋪絲加工技術,直接將我們中國騰飛的渦輪風扇技術硬生生提高了30年,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劉小林聞言不禁點點頭,難怪他看著劉磊的油畫與其說是個工人師傅,還不如說是個技術人員,原來人家做的是真正的高科技。
接下來莊建業又向劉小林介紹了幾位騰飛工匠,有能在瓶蓋大小的集成電路上焊接上千個柱狀線路的高級技工;有能利用普通刀具將固體導彈發射藥精度控制在0.02mm的工人專家;還有能用普通鉆頭打出誤差不少過0.003mm的鉚接能手;還有能用一面鏡子找到航空發動機焊接死角并通過卯焊工藝保證變形精度不大于0.002mm的巾幗英杰……
這一位位騰飛工匠看下來,劉小林可謂是感慨萬千,世人只看到中國騰飛技術先進,產品優良,可卻沒人去探尋這背后究竟是如何創造了,如今劉小林有幸見到這一切,那種莫名的震撼和感動簡直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便在這時,莊建業長長的嘆了口氣:“有人說我太拼了,可老劉你看看這些個油畫上的人物,他們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貢獻著自己的血汗,凝結出的那么一丁點兒的成果,如果沒有人去拼、去爭,任誰的良心都不會安穩,所以你也別怪我在反導上那么執著,我不是為了我自己如何如何,我所為的是他們……”
說著伸手指著墻上那一幅幅騰飛工匠的油畫:“為他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要個歸屬,得個名分,老劉,你覺得我不應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