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類似飛翼模式的氣動布局是最優解,原因無他,只因為這種氣動布局的升力系數,空間利用率是所有啟動布局中效率最高的。
先說升力系數,飛翼式布局屬于全升力復合體,機體與機翼屬于一體化布局,打破了之前翼身融合的界限,做到了完美的統一,正因為如此,整體的升力系數極高,這就保證了整個機型基本的機動能力。
再說空間利用率,飛翼式布局的空間利用率之高是業內公認的,這從B—2隱身轟炸機在整體尺寸僅有B—52一半兒的情況下,航程和載彈量達到B—52超過70%的水平就能看得出來。
若是放在其他機型上,這種超高的空間利用率還不算什么,可放在垂直起降驗證機上可就不一樣了,因為除了傳統高的航空發動機外,垂直起降驗證機在座艙后部還要設置一臺升力風扇。
不管如何優化,如何減重,巨大的空間占有度等于是把垂直起降驗證機中部完全掏空,在機上直通的傳動軸和機翼兩側起到平衡作用的導氣管,寸土寸金的機身上等于是被這些垂直起飛設備占據了超過30%的空間。
朝著這些空間的作戰飛機自然在載油量和載彈量方面要相應的減少,甚至在飛行性能上做出妥協,不但飛機可能無法上天。
這個時候,中國騰飛的類似飛翼模式的氣動布局就高空間利用率便凸顯出來了。
即便在座艙后部被設置了一個直徑為1.8米的升力風扇,并在內部布置了傳動軸和導氣管,但飛翼式布局內部巨大的利用空間卻能夠完美的包容這些設備的同時,依舊擁有客觀的油料載荷和外部武器掛載能力。
要知道中國騰飛的垂直起降驗證機的長度到翼展為機翼面積達到78.4平方米,如此巨大的機翼面積內自然成為內置油箱最好的儲存空間,再加上粗壯的中部機身,載油量便有了保障。
而巨大的機翼面積提升的不僅僅是內部空間,還有對武器掛載至關重要的翼載荷,由于飛翼式布局的獨特設計,載彈量同樣得到了保證。
有了充足的油料,優異的氣動布局和充足的彈藥,若是沒有一款優異的航空發動機做支撐的話,那前期的一切努力全都得泡湯。
正所謂大力出奇跡,想做到空重、載油量、載彈量1:1:1,發動機的性能必須要強悍,最起碼推力一定要特別大,不然根本就撐不起整架飛機的基本性能。
除此之外,垂直起降驗證機上的航空發動機還必須具備優異的燃油經濟性,否則一款吃油跟很水一樣的油老虎的話,別說6.2噸的油量,就是再多上一倍作戰半徑也上不去。
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單發體制的限制,畢竟垂直起降類作戰飛機只有采用單發布局,若是采用雙發的話,復雜程度便以指數級別飆升,很不劃算。
問題是采用單發發動機的話,除了推力和燃油經濟性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這就需要航空發動機必須制造精良,經得起考驗。
所以大推重比,出色的燃油經濟性以及遠超普通航空發動機的安全系數便成為垂直起降類作戰飛機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