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得需要什么樣的試飛飛機才能完成這么復雜的高空高速的飛行試驗?
普通的戰斗機?
速度和高度是能達到了,但載機平臺太小,裝不下那么多測試的儀器設備。
大型轟炸機和運輸機是能夠搭載大型儀器設備了,問題是只有0.85馬赫的速度,實在是完不成高空高速的試飛任務。
更何況試飛終究是存在很大風險的,萬一哪里出了問題導致個機毀人亡,不但會損失人員和財產,更重要是對整個士氣和進度的打擊。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成本,一款航空發動機從零部件開始試驗的話總耗時將近50萬個小時,整機試驗少說也要12萬個小時,其中試車試驗就需要1萬個小時,如果這1萬個小時全部采用飛機試飛的話,那成本簡直能高到令人崩潰的地步。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用飛機試飛的效率也會讓人抓狂,畢竟一年之中總會有個風霜雨雪的壞天氣,為了保證安全就只能暫停飛行試驗,若是再疊加飛機的機械故障,人員的輪休空檔等等不利因素,一萬小時的試飛試驗說不得要七八年才能搞清楚。
所以無論是從經濟成本,還是從效率,亦或是安全方面,高空試驗模擬臺都是航空發動機研制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仗。
但也正因為如此,高空模擬試驗臺這東西的門檻極高,數遍整個地球,也只有安理會五大流~~~氓配備了這東西,換句話說,也只有這五大流氓理論上具備研制生產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能力。
至于德國、日本、印度、巴西等次等強國口口聲聲說要進軍航空發動機,五大流~~~氓不過是微微一笑,一個個就抱著膀子看這些次等強國怎么鬧笑話。
連高空試驗模擬臺都沒有,還想研制高性能航空發動機?不說別的,飛機在時速1.5馬赫的情況下,進氣道內的機構該怎么變化才能保證高速噴進的氣流即不打傷渦輪風扇葉片,又能高效的保證航空發動機正常工作而不發生危險的喘振?
用超級計算機進行計算?得了吧,就算有超級計算機你也得有相關的基礎數據作支撐才能算得出來呀,這些基礎數據怎么來?當然是用高空模擬試驗臺一點點的做出來,不然呢?
而這個1.5馬赫的氣流擾動試驗還是所有高空試驗當中最最入門級別的小實驗,至于30公里高空,在3.5馬赫速度下,渦扇-沖壓發動機的工作情況的試驗,那才是未來二十年航發領域的制高點。
所以德國、日本、印度、巴西等國的官方和媒體怎么叫囂自家的航空發動機取得突破都沒用,關鍵還是要看有沒有關鍵的支撐配套,沒有的話就算是猛男,那也只是啥也不懂的初哥,只能被美女戲耍而不是主動去征服。
問題是德國、日本、印度、巴西也想要高空試驗臺模擬臺,但這東西真的不是想要就能拿到的,因為高空模擬試驗臺這東西不但投資大,而且技術要求極高,同時又是典型的高能耗,根本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承受的起的,正因為如此,高空模擬試驗臺又被稱為大國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