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美、俄動輒30000米高空,3馬赫以上的速度,只能算是個弟弟。
可既便如此,“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對于國內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來說也是不可估量的,也正因為如此,待1995年“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落成之后,渦噴—7、渦噴—13;“斯貝”發動機的仿制型號“秦嶺”;從新上馬的渦扇—6;仿制法國貨的渦軸—8、渦軸—13;剛剛投入研制的“太行”重型渦扇發動機……
可以說整個國產航空發動機都扎堆往川北這座剛落成的“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撲,都準備借著這套先進試驗設備把自家的航空發動機的短板補齊。
當時的騰飛系手里也有不少軍用和民用的渦扇、渦軸發動機需要進行的高空模擬試驗臺進行進一步的理論驗證,特別是2代、2.5代以及3代核心機的高空數據,對中國騰飛未來的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至關重要。
奈何之前很多高空情況根本就做不出來,以至于中國騰飛不少航發設備的性能只停留在紙面上,以至于不少定型型號投入實際使用才發現問題和不足,導致不少空情事故發生,因此彌補這項短板同樣是中國騰飛需要做的大事。
奈何“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滿打滿算就只有四個高空模擬實驗艙,分別是直徑2米的一號艙,兩個直徑3米的二號艙和三號艙,以及最大的那個直徑為3.7米的四號艙。
就這數量根本滿足不了國內諸多航發型號的試驗需求,要知道一款航空發動機在高空臺的試驗時長最少也要2000個小時。
這還算順利的,如果遇到點兒意外,4000到5000個小時也算是尋常,換句話說,一款航空發動機想要論證充分,達到性能成熟,光在高空臺上就得待上一年半載。
如果中國騰飛只有一兩個型號也就罷了,努努力,等一等也能排上,關鍵是中國騰飛的航空發動機可是全譜系的,光一個WD系列就衍生出十二種子型號,如果“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把名額全給中國騰飛的話,其他航發研制單位就不用活了,因為等到21世紀也等不了中國騰飛做完高空臺試驗的消息。
可如果不給中國騰飛的話,前期投入那么多的子型號不就等于打水漂了?
再加上“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無法滿足20000米以上高空,2.5馬赫以上速度的模擬,對中國騰飛下一代航空發動機以及基于航空發動機的沖壓-渦扇符合航空動力的研制提供不了任何幫助,因此當時的莊建業決定,借助國內剛建成“設備-01”高空模擬試驗臺的有利契機,充分吸收其中的技術成功和工程經驗,投入巨資建造一個水平更高的高空試驗臺,以滿足中國騰飛日益龐大的航發試驗需求。
就這樣,在莊建業多方奔走之下,一座占地為782畝,總功耗超過435兆瓦的巨型高空試驗臺便在秦嶺南麓深處拔地而起。
為了表示對這個中國騰飛自創立以來建設的規模最大的項目,中國騰飛掌門人·自力更生人設·航空航天雙料懂王·命名狂魔·建業·NB·莊自然不能放過這么好的命名機會,于是便大筆一揮賦予了一個霸氣無比又不失風雅的名字:ZBDL!
結果也不知道是上級的領導們心思太單純,還是莊建業這個命名方式不夠明顯,報上去后,各上級職能部門直接就把ZBDL音譯成“總部大樓”,于是“總部大樓”項目就這么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