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NM還能叫小組嘛?叫航空研究所還差不多,要知道國內那幾個頂級的航空研究所的規模也沒中國騰飛艦載機項目小組規模大好不好,那可是當年一座完整的航空生產廠!
光總部就占地500多畝,大型核心分廠就有8個,若非如此當年的永宏廠也不可能被星洲當地人戲稱為“川辣星洲人,半城永宏廠”。
意識到這一點,另一位專家便迫不及待的問道:“那你們的艦載機項目小組現在有多少人?”
“目前在職工作人員一共1862人,其中247位博士,584位碩士,其余的全部是本科以上學歷,而且這些一線技術人員的年齡非常年輕,平均只有28歲,因此這里是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地方。
當然這里的科研氛圍也很濃厚,除了我剛才提到的六臺35噸級振動試驗臺,我們還為這里配備了兩臺每秒運算達一萬億次的銀河—Ⅳ型超級計算機,一套具有數據實時傳輸功能的小型風洞,以及其他配套的材料、加工、測試等一系列配套設備,應該說在軟硬件兒方面我們的艦載機項目小組算是在國內同類科研院所里位列前茅的。”
“我們在來的路上還在想,你們中國騰飛一個小小的艦載機項目小組怎么就敢一拖四,一下子弄四個機型,我干了這么多年的航空,就沒見到過這樣的小組,今天算是開了眼了,你們中國騰飛弄的哪里是什么小組,分明就是個厲害的航空研究所!”
聽了莊建業的話,坐在莊建業身旁的那位中評專家組的領導不由得感慨著說道,其他專家和首長同樣點著頭,表示他們也被艦載機項目小組這個名頭給迷惑住了。
沒辦法,誰也不成想,中國騰飛能把小組這個編制弄得這么大。
不過感慨歸感慨,那位中評專家組的領導卻突然畫風一轉詢問道:“你們的艦載機項目小組已經這么大架構了,可以申請成立正式的航空研究所了,怎么還用小組的名頭?”
這話不問還好,一問之下,莊建業的老臉頓時成了苦瓜:“領導,幾位首長,我不是不想把艦載機項目小組升格成正式的航空研究所,說實話,以我們現在的規模升格為航空研究所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而且還能填補咱們國內的空白,畢竟我們國家并沒有專門針對海軍航空兵方向研發專用機種的專業研究單位。
可問題是,其前些年航空工業集團提交的行業改革方案和機構精簡計劃中規定一般航空制造企業最多只保留一家航空研究所。
我們中國騰飛不幸被劃歸到一般航空制造企業,因為在秦嶺南麓的航空制造基地已經有了一個特種飛機研究所,因此我們的艦載機研究所就得不到批復……所以……”
說到這里莊建業的臉上帶著幾許無奈和悲涼,仿佛是一位為了摯愛忠貞不渝,卻因為女神家長反對不得不離開心愛之人的超級暖男一樣,在失望中依舊堅信著愛的希望,勉勵說道:“所以……這些年我們中國騰飛一直用自己的利潤維持著艦載機項目小組的運轉,這么做不為別的,就是不想辜負我們中國騰飛兩代人心中艦載機的那份海空夢,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涉及建造的艦載機能在咱們自己的航母上振翅起飛……”
“砰~~~”
莊建業話音未落,坐在前排主位上的那位海軍首長一只拳頭就捶在桌板上:“都21世紀了,居然還有這種事兒!小莊,你放心,艦載機項目小組升研究所的事兒就交給我了,海軍憋屈這么多年,我就不信要個專業的艦載機研究所他們還敢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