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愣愣的盯著屏幕,見鬼一樣問出這么一句話,沒辦法,因為畫面所展示的已經不是簡單的自動化,而是只有科幻小說中才有的智能化。
莊建業卻笑著回應道:“我們通過計算機網絡寬帶和光纖通信系統,結合中國騰飛基于JSNB工業設計軟件為底層邏輯開發的優化算法架構,可以在我們這座艦載機研制小組設計大樓內將加工所需的程序通過光纖寬帶傳到畫面中這臺NB—798M型七軸五聯動重型龍門式車銑復合加工中心,完成所需的加工操作……”
說著,莊建業點了點屏幕,畫面再次切換,很快莊建業選取三個車間的幾個不同工位,繼續說道:“類似的還有我們的NB—857P型自動鋪絲機,NB—225H型六軸四聯動加工中心,NB—132F型弧形滑到自動鉚接機器人,NB—112F型自動鉚接機……”
莊建業一連串說了幾個NB系列航空專用加工設備,都跟之前的龍門車銑復合加工中心一樣,畫面一側是設備加工場景的特寫,另一側是運行的工況數據和加工的數控程序。
且每說道一個設備,都會在莊建業提到的第一時間自動運行,仿佛莊建業的語音能夠命令遠處的生產車間一樣。
當然事實上莊建業并沒有那么神,之所以能夠有如此效果是因為現場的工作人員利用對講機與樓上的工藝控制大廳聯系的結果,因為工作人員喊話的聲音在場人都是聽得到的,可繞是如此,震撼程度依舊令現場的專家和首長們猶如再看科幻大片一樣。
就算是用樓上的計算機遠程控制那也非常科幻了好不好,要知道類似的場景只有歐美的科幻大片中才有,可是今天他們竟然在現實中,而且還是在國內的現實中真真切切的體驗了一把科幻變成現實!
“這是個好東西……好東西呀……如果我們國家的航空制造廠都能有這么一套,那咱們國家的航空技術水平絕對能上一個大臺階。”
一位專家組的專家發出一聲感慨,目光卻是看向人群后的黃峰,作為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出身的老專家,這一眼的深意不言而喻,那就是明著告訴黃峰這位現如今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當家人,瞧了這么久也應該知道中國騰飛的優勢所在了,咱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底子又不弱,中國騰飛能搞,咱們是不是也能搞個不差的?
黃峰又不是傻子,自己單位出去的老專家這么明顯的暗示哪能聽不明白,不過黃峰卻沒有回話,更準確的來說根本就沒有勇氣去回應,原因很簡單,這套設備和系統既然能做到獨步全球,那可能輕易就能做到?
老專家又不是傻子,眼見黃峰做起了縮頭烏龜,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可還沒等他有什么反應,對面的莊建業卻搶先一步開了口:“聽這位教授的話,似乎以為我們的這套體系很容易就能復制出來?”
“我倒沒說容易,不過要是用心的話,我覺得不會太難。”老專家也沒回避,直接說了自己的想法。
結果此話一出莊建業便笑了:“的確如你所說,并不難,也不過是工控軟件花了我們15年的時間、專用設備花了我們12年、柔性工裝花了我們8年、JSNB工業設計的底層架構花了我們6年……期間的人力、物力耗費無數這才成就現如今的獨一無二……呃……獨一無二這四個字應該知道什么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