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作為項目主管的奧金萊克也是無能為力,因為他也沒想到理論和實際的結果會有這么大的差距。
特別是在特定條件下,WR—21燃氣輪機功率衰減也就罷了,宕機、翻車簡直就是常態。
也正因為如此,英國方面對WR—21燃氣輪機項目幾位不滿,因為其不單單是讓數十億英磅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賴以維系的海上作戰力量,由于WR—21燃氣輪機拉胯,不得不繼續收縮,算是徹底的失去了昔日海上霸主所有余輝。
面對這么大的責任,英國的政客們當然是置身事外,羅羅公司的高管們同樣袖手旁觀,于是這口鍋只能是奧金萊克這個主管來被。
解職、調查、訴訟,一連串變故將奧金萊克二十多年積攢的家底兒是折騰的精光,這才勉強從英國脫身,幾經輾轉,這才在好友的介紹下加入GE,并很快憑借自己在燃氣輪機方面的技術能力和管理天賦,做到了GE中國負責人的位置。
當然,GE接納奧金萊克可不是單純的看中他的才能,更不是出于什么人道主義義務,而是覺得奧金萊克主導的燃氣輪機間冷循環技術還可以在民用領域的工業燃氣輪機市場上榨一榨剩余價值。
就比如說,GE淘汰多年的幾年老舊燃氣輪機型號,就可以加裝一套間冷循環技術裝置,重新包裝一下,把這套冷飯買一個高價。
再不濟,還能轉讓間冷循環技術的知識產權,賺一個長期飯票。
總而言之,惠而不費的東西是GE最喜歡的。
當然了,目標市場必須要選好,西方發達國家絕不可能這么玩兒,一旦出了問題很容易砸牌子,降口碑,影響GE最重要的長期收益。
所以要選就得是那些有點兒技術基礎,內心還極度渴望技術突破,對臉面和民族情感看得很重的國家和地區。
就比如說新德里;再比如說巴西、韓國;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那個叫中國的國家!
所以,奧金萊克擔任GE中國的負責人也就不言而喻了,其主要職責就是推銷間冷循環燃氣輪機,把這套冷飯在中國大地上炒熱,炒香,炒到利潤翻倍!
如果要是正常的燃氣輪機,GE做什么動作,莊建業都懶得搭理。
市場經濟嘛,總要有些競爭對手才好,航發總公司別看跳得老高,說實話,莊建業真就沒把對方當成對手。
原因很簡單,一家沒有任何核心技術的企業,就跟空中樓閣一樣,要不是莊建業看在那些老領導、老首長的面子上不戳破,早就一根手指把航發總公司的燃氣輪機業務給碾死了。
GE就不一樣了,那是真正該的國際巨頭,盡管投放在國內的產品,與其國際巨頭的身份相距甚遠,但其憑借著完整的產品線,豐富的品類,還是在國內占據相當一部分市場。
算是中國騰飛在燃氣輪機業務上不錯的勁敵。
當然如果中國騰飛想要發力,把GE中國趕出中國市場也不是不可能,關鍵那么做,中國騰飛就等于事實上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