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羅羅來國內設廠就是奔著出貨量去的,如果FCNB—220系列客機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到羅羅預期中的銷量,這種情況下再去設廠,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其實不止是羅羅,其他一些之前看好中國騰飛FCNB—220系列客機市場前景,準備來國內投資設廠的歐美高端配套供應商,同樣因為地震導致中國騰飛嚴重損失而變得曖昧不明。
這還算是好的,一些性子急的干脆宣布取消與國內的合作協議,撤出前期的投資。
而在這一番圍繞中國騰飛的取消潮和撤資潮愈演愈烈之際,波音卻宣布一項投資新德里的龐大計劃。
即在未來5年內,在新德里班加羅爾和孟買新建兩座波音—737系列機型的總裝廠和配套的維修保養廠,從而將新德里建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波音—737系列飛機的生產基地和維護保障中心。
計劃總投資達到史無前例的180億美元,屆時將為新德里創造超過5萬個就業崗位的同時,還將為新德里創造每年超過2億美元的稅收收入。
不僅如此,波音公司還號召與其關系密切的歐美供應商跟他一道在新德里投資設廠,從而縮短供應鏈方面的消耗時長,提高整體的協作效率。
所以不少從國內撤出的歐美企業,很多轉過頭就跟著波音跑去新德里開辟新戰場。
沒辦法,從目前來看,還是歷經百年風雨的波音大腿更粗一些,與之相比,初出茅廬的中國騰飛還是底蘊差的太多,一場地震就折騰撲街了,實在是經不起什么風浪。
與波音激進的投資不同,這次空客在對新德里投資的問上總體上變得非常保守,除了新建了一套用于飛機座椅織物的紡織成品廠外,并沒有增設其他的投資項目,而是將經營的重點放在了歐洲,尤其是那些剛剛被歐盟吸納不久的東歐地區。
盡管這么做并不符合歐洲航空界扛把子法國人的利益,但也沒辦法,誰讓之前三大巨頭混戰中,手握穩贏局面的空客卻在最后關頭大敗虧輸。
不但丟了國內的龐大市場,而且連北美市場也被蠶食殆盡,要不是有歐洲這邊撐著,空客早就成了昨日黃花了。
因此哪怕法國人在航空技術上在歐洲屬于執牛耳的存在,可在嚴峻的形勢面前,不得不對歐洲經濟真正的發動機德國低頭。
而德國人的做法就很簡單,那就是利用歐洲廉價的勞動人口、高素質人才隊伍以及廣闊的市場,來組成德國經濟領域的內循環。
屆時無論外界如何變化,空客這邊都可以巋然不動,依托東歐的市場和勞動力也能成為世界航空制造領域的一級。
于是乎在短短的幾天內,世界航空制造領域便出現三種不同的狀態,波音依舊高歌猛進的擴張,借著大舉投資新德里為契機,高調宣布最新款的波音—737MAX正式立項,并預計在2012年前后試飛,2015年左右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