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想法別說是陸軍的領導們,就是剛剛接受藍軍旅,擔任代理藍軍旅旅長的小滿也是這么想的。
畢竟陸軍這么多年的實踐經驗就是這么下來的,有什么不可以的?
可問題是,信息化裝備可不是百戰歸來的老兵,那真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而是以點帶面可以無限復制。這就導致了藍軍旅的作戰效能并不盡如人意。
就比如說在烏茲別克斯坦對抗演習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滿機械化步兵營分散式火炮快打快走的戰術,在藍軍旅就見不到了。
因為JSNB—26型通用數據鏈終端在機械化步兵營時可是裝備到每一門火炮上的,到了藍軍旅因為部隊規模的擴大,JSNB—26型通用數據鏈終端至多只能下放到連級單位。
這還是裝備自行火炮的炮兵單位,如果是牽引式火炮,就只能裝備到營一級。
這就導致藍軍旅的火炮單位即便接收到相應的目標參數和結算結果,也沒辦法下放到每一門火炮上,只能是到營連一級,剩下的只能靠普通的通信系統做籠統的目標傳達,至于到每一門火炮,只能跟以往一樣,進行各自的參數結算。
如此帶來的結果是,效能上的確比傳統的作戰體系要高出一籌,但也沒高出多少,一些訓練刻苦,裝備精良的紅軍部隊不僅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有勝出。
這就導致在近期的紅藍對抗演習中,藍軍部隊的狀況并不好,這也導致不少紅軍部隊對信息化改造的不屑。
藍軍部隊花這么大力氣搞出來的東西,也不過如此,自己回去把病訓練的嗷嗷叫同樣不差,那還花那么多錢干什么?節省下來買些新坦克,新裝甲車,配備新槍,他不香嗎?
類似的觀點空軍部隊同樣存在,雖然這些年空軍在戰斗機、轟炸機、預警機、運輸機等放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各部隊之間各自為戰的情況卻沒有多大改觀,基本上戰斗機干戰斗機的事兒,轟炸機玩兒轟炸機那一套,攻擊機做攻擊機的本分,那種多機種,大編隊,多批次的連續突擊雖說在空軍內部的軍棋推演中做過幾次,但真正的實踐體系都沒有。
中國騰飛為空軍打造的JSNB—26K型通用數據鏈終端,也只裝備了幾支精銳的戰斗機部隊,以便跟預警機相互配合、協調,從而能更好的完成國土防空以及爭取制空權的任務。
其他部隊基本跟陸軍領導們想的一樣,與其花那么多錢搞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還不如把手頭上的裝備更新換代來得實在。
所以這些年空軍部隊裝備水平和訓練強度雖然上來了,但戰斗力方面就跟經脈堵塞的大高手,始終發揮不出所有的潛力。
相較于陸軍的保守和空軍的固步自封,海軍在這方面就非常大膽,不但將中國騰飛為海軍打造的JSNB—26H型通用數據鏈終端配備給每一艘軍艦,每一架飛機上,就連所屬的一個旅的海軍陸戰隊也都把JSNB—26HL型通用數據鏈終端配備到所有的重型裝備上,從而令海軍各部隊的信息化程度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戰斗力更是上了一個大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