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之所以在信息化方面不遺余力,主要還是因為海軍自身的需求以及對應的作戰環境決定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海軍不得不在這方面下大力氣。
沒辦法,茫茫大海,即便是一支艦隊也要分散在幾十平方公里的大洋上,一般狀態下還好,利用普通的無線電就能彼此聯絡,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或復雜電磁環境就玩兒不轉了。
要知道這些年海軍遠洋訓練中,類似的情況可沒少遇到,每次都跟美少女的大姨媽過來探望一樣,推不走,又送不掉,只能委屈的默默承受。
這樣下去誰受得了?
所以,海軍的領導們干脆下定決心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讓大姨媽這種生物離自己遠一點兒。
至于效果嘛,那叫一個出奇的好。
遠洋編隊訓練就不用說了,單論海軍陸戰隊某陸,在完成師-旅級的戰術指揮體系的構建后,整個戰斗力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尤其是在遂行登陸作戰任務時,陸戰隊能夠有效的集中自身的火力、兵力對敵薄弱處實施摧枯拉朽般的毀滅性打擊。
這在海軍陸戰隊近期與陸軍部隊進行的對抗性演習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平均的交換比都能達到1比3,甚至是1比5。
這樣的戰績令海軍陸戰隊在接下來的建設當中更注重信息化的提升。
與之相比,陸軍部隊卻依舊茫然,他們更多的是把海軍陸戰隊的勝利歸結為陸戰隊員的訓練刻苦以及戰術運用更加得當,畢竟海軍陸戰隊算是地面作戰力量當中最精銳的組成部分,每年獲得的投入也比尋常地面部隊多得多,所以海軍陸戰隊能贏是正常,不贏那才見鬼呢。
于是,陸軍部隊的重點還是放在重型裝備的換代上,不管怎么說,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更讓人安心。
然而無論其他軍兵種如何選擇,海軍大規模裝備JSNB—26H型通用數據鏈終端,對于中國騰飛來說絕對是一大助力。
正是由于海軍的大規模配備,在日后部隊進行大聯合的信息化建設中,中國騰飛的分量絕對不會少。
原因很簡單,海軍的JSNB—26H型通用數據鏈終端已經用的習慣了,并且形成了良性循環,貿貿然的更換其他品類,海軍這邊會很麻煩。
再說了陸軍和空軍雖然裝備的JSNB—26系列通用數據鏈終端的數量不多,但多少都有配備,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在JSNB—26系列通用數據鏈終端的基礎上,打造一款多軍種通用的超級終端?
而這個構想在此次W地區地震救災中構建的聯合指揮系統就已經得到了應用,因為無論是天上的無人機,還是地面上的救援隊,哪怕是從天而降支援震中的空降兵,手里使用的都是JSNB—26T型通用數據鏈終端。
不僅可以隨時接收來自指揮部的命令,而且可以將現場的情況隨時上報給指揮部,與此同時終端可以兼容手機、對講機甚至是無線電電臺的頻率信號,用于更廣泛的信息獲取和指令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