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值與中國騰飛研發的其他WD—70系列航空發動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之所以能夠單列為一個型號,主要是采用延續加力推力時間的新技術,令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由傳統航空發動機的不到5分鐘的持續時間,增加到了15分鐘。
當然了,這個程度相較于中國騰飛應用在“真龍”系列驗證機上的WD—68系列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上加力推力可以持續20分鐘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問題是應用在“真龍”系列驗證機上的那款航空發動機屬于特制機型,相關材料和技術都是研制單位利用實驗室做出來的,因此并不具備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能力。
而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項連持續性加力推力的技術則是完全可以工業化的量產型號。
一個私人定制款,一個批量生產款,兩者的意義奢侈品上或許前者更具有優勢,但在軍用品當中當然是后者的意義更大。
而這還僅僅是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相關改進的一個方面,其他的諸如節油系統,渦輪盤整體成型,新一代的超級渦輪葉片材料,雙軸驅動的力學分配。
可以說除了推力沒有做出太大的變化外,整個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從里到外都是一款全新的航空發動機。
至于性能已經完全碾壓俄國的AL—31航空發動機。
正因為如此,改型航空發動機尚未定型,就被老總師定位二十號工程的御用航空發動機,而在前不久進行的二十號工程靜態測試結果也顯示,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在加力的狀態下,完全滿足二十號工程超音速巡航的需求。
不僅如此,得益于二十號工程出色的氣動設計,經過計算機仿真模擬顯示,即便是在超音速狀態下,二十號工程依舊具備十分優異的機動能力。
而在靜態測試中,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呼嘯聲猶如虎嘯龍吟,十分的震人心魄,也正因為如此,知名的DIY命名大師,中國騰飛一切不正經名稱的萬惡之源,號稱太陽系最懂航空航天的存在,莊建業同志安奈不住再次出手,為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定下來其出道以來最具涵養的名號:“虎嘯”!
當然了,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虎嘯”,雖然在諸多技術上取得突破,但關鍵的推力和矢量噴管技術并沒有得到應用。
這也導致了該型發動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無法為此二十號工程持續性的超音速巡航,以及更加充分的空中機動動作,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到不是說中國騰飛缺乏這樣的技術,實際上早在一年前中國騰飛就已經在自家的“真龍”驗證機上試驗了待矢量噴管的WD—68W和使用更大推力的WD—68T兩款航空發動機驗證機,只不過這兩項技術尚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距離工業化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
不僅如此,相關的匹配問題,控制問題以及與二十號工程結合的問題都是擺在中國騰飛前面的攔路石,且毫無借鑒可言,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也正因為如此,在時間上稍微延遲了,不過這款最大推力達到14.6噸,代號為“龍吟”的航空發動機已經上馬立項,距離揭開面紗的時間依然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