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方剛才粗略數了一下,魚塭南北兩邊的堤壩邊上,一共有二十來個棚子。那么多的棚子那就需要二十萬左右的螺苗:“種苗是那里買的?”
唐浩澤毫不在意地說:“我自己培育的。”
盧方失聲說:“你培育的?”
看到唐浩澤點頭,他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真不是盧方大驚小怪!
一種新的品種想要將育苗技術拿下來,沒有兩三年還真做不到。在這之前,還要有不少的技術支撐,比如該生物的生物學特征、生活習性、適宜環境、繁育條件和營養學等等,都要有參考技術。比如對蝦的培育能很快就搞出來,就是因為幾十年來,國內外有大量的技術積累。而且不同的對蝦之間,參考價值也很大,一種新的對蝦比較容易將技術弄出來。
而全世界對貝類人工繁殖的研究都很少,種類差異也相對比較大。所以貝類的育苗技術積累周期相對比較長。而唐浩澤剛養了不到半年蝦,這會竟然將一種從未有人培育過的貝類育苗技術拿下了,而且還達到了商業化的程度。
盧方無法相信唐浩澤這么輕易就搞出了東風螺苗,但事實好像就擺在眼前。
“我看到水里有魚骨頭,你是用雜魚做飼料?”
“對。”唐浩澤知道他是想看看下面的東風螺。他說。“我去那些雜魚來。”
他去了小屋,盧夢才小聲問盧方:“爸,這什么東風螺的育苗很難做出來嗎?”
盧方搖頭,說:“如果是一個研究所的研究員,帶著幾個研究生,花上幾十百來萬,大概用兩三年也能做出來。”
盧夢雖然年紀小,但也不是什么不懂。聽盧方這么說,就知道這東風螺苗不是做不出來。但唐浩澤的條件和那些研究院的條件相比之下,這東風螺苗被唐浩澤輕易做出來就變成了奇跡。
她又問:“這東風螺,很好賣?”
“酒店三十個一斤的大小,要一百二三十塊錢一斤。市場賣也要七八十。還有,寶島那邊也有一種東風螺,不過那邊也都是天然捕撈的,價格更高。香江那邊也有市場。”
“那不是比養蝦更好?”
“那不一定,養蝦技術成熟了。而且養蝦投入少一些,而且產量高,市場廣,利潤率很高。東風螺現在賣得貴,主要是供不應求。如果大量養殖,價格肯定會降下來。”
盧夢點了點頭沒再說話,因為這時她看到唐浩澤提著一個小桶快到了。
唐浩澤將魚塊拋落水里,沒用一分鐘,沙底就鉆出大量的比拇指稍大的螺。
盧方看了,果然都是東風螺。看著它們一爬到魚塊上,多得能讓人有密集恐懼癥。看到這些,他也完全相信唐浩澤真的是掌握了東風螺的育苗和養殖技術。
雖然那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擺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