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在別的高三學生開始回校補課是,唐浩澤卻開始忙起來了。因為他的蝦要開始起捕了。
唐浩澤的蝦放養的密度太大,能養殖到一百二十天不排,在別人眼里已經是奇跡了。養殖一百二十天之后,池塘里的南美白對蝦已經規格已經達到四十六支左右的規格。這個規格已經可以達到歐美國家的市場需求。
唐浩澤和盧方在池塘邊上捉了一些蝦稱重之后,商量了一下,就準備盡快起捕。
因為這是新的對蝦品種,沒有可以參考的價格。
在起捕前盧方和唐浩澤討論這蝦的塘邊價格。盧方對這個價格也是找了不少的參考值:“浩澤,這蝦一斤四十五塊錢收,你看怎么樣?”
唐浩澤覺得這個價格已經非常不錯了。這蝦的規格放在這里,價格不可能太高。如果是過了零五年,這蝦一斤塘邊收購價也就十四到十七。未來幾年里,對蝦的起捕規格可都是三十支左右。但價格也因為產量暴增而逐年下滑。
而且按照養殖的成本,一斤蝦的蝦料成本不過是六塊錢。因為產量高,一斤蝦的人工水電成本加起來可能也就一兩塊錢。而蝦苗是自己培育的,更加是可以忽略不算。這蝦賣到四十五塊錢,也有一斤三十五塊錢以上的純利潤。他這些蝦產量高。他也不能太貪心了。
他點頭說:“我沒意見。”
“好,那我們就按照計劃來收蝦。”
盧方所謂的計劃,其實就是沒計劃。
這會國內消費能力不行,這些蝦肯定大部分都是要用來出口的。港臺地區還可以直接出口冰鮮蝦或者活蝦,而歐美國家通常是去殼去頭的冰鮮貨。
因為養殖的密度大,而且成活率高,一口八畝以上的蝦塘里的蝦可不少。
所以他還需要聯系客戶。等聯系到客戶后再起捕。
不過現在世界上亞洲的蝦出口量幾乎腰斬,國際蝦價當然也高了。
唐浩澤和盧方將幾口達到市場需求的蝦都看過之后,商量了一下,決定先起捕兩口池塘。一口正是誠哥的池塘。這口池塘的蝦可能是因為誠哥真的認真了,養得非常好。而另外一口是眼看這水質撐不住了,必須要盡快起捕。
兩口池塘,一口是十一畝,一口是八畝半。因為估計著蝦很多。盧方請了兩支捕撈隊。要不然一天時間蝦出不完。
太陽剛出來,蝦塘的水也排到差不多合適的水位。塘邊就有不少人在。有養殖場的工人,也有唐浩澤從村中請來幫忙裝蝦上車的鄉親。捕撈隊已經吃過早餐下水干活,他們才拉網,網邊就有密密蝦蹦出水面。
這等景象,讓見到的人都驚呼出聲。他們見過捉蝦,但從從未見過一口塘有這么多蝦。盧方雖然沒出聲,但他的臉上的滿意笑容怎么也掩飾不住。
就算唐浩澤見了,也不禁露出笑意。可以說,這次的成功,他的人生軌跡將會真正發生改變。
他甚至感覺到呼吸的晨曦空氣中,也帶著那些蹦出水面的蝦身上散發出來的鈔票油墨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