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捕撈隊長一聲呼喝,場里的幾個工人就穿著水靠下了池塘,此時池塘的水大概也就剩下六七十厘米深,他們和捕撈隊的人從圍網中將密集的蝦舀出來裝到塑料框中。然后在由唐浩澤請來的鄉親們開始接力往塘邊送蝦。
唐浩澤則是在一邊稱重。
蝦送上來后會倒進一個框里,他將每一框蝦的重量都記錄起來。同時記錄的,還有一個盧方的加工廠的人。
陳副局長和張老板他們看著這一筐筐的蝦往上搬。又看這蝦體色透明。雖然規格不是很大。但這兩年,能看到收蝦的場景有些少了。
陳副局長倒是沒什么。他還能淡定地對著稱蝦和將蝦上車的場景拍下來。
而張老板卻是悔不當初。
清明前,他去了盧方在樂江的育苗場看蝦苗。他還嫌蝦苗貴。可是他后來買了其它的蝦苗,價格也去到一百四了。結果全部都排了,第一批放養的蝦只有從盧方的育苗場買的那些苗養成了兩口塘。
雖然后來又從盧方那里買了苗放養。但那一批想要養成至少也要到兩個月之后。
兩個月之后再收蝦,今年下半年卻不夠時間再養一茬了。這其中的損失有多大?
如果他當初能從盧方里買了苗將自己的池塘全部都養了。現在怎么也能想盧方在樂江的養殖場那樣。下個月初就能收下。
他聽說盧方在樂江鎮的蝦場也養得很不錯。雖然是泥塘,但一畝大概也能收一千一二百斤左右。
張老板知道盧方不是在吹牛,因為他自己養著的那兩口大概也能收一千斤的畝產左右。
張老板現在是悔得恨不得時間倒轉。如果當時膽子大一些,他今年那兩百畝的塘也能賺到五六百萬。只是這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可以吃。
和張老板一起來的養殖場老板,悔恨倒是沒多少,但隨著搬上來的蝦越來越多,他們就越來越忍不住眼紅。他們都記不清已經搬上來多少框蝦了,但按照現在的蝦價,這一筐至少就是一兩千塊錢啊。
蝦被網住之后,收蝦的人就不能停。最多就是輪番盒飯。
這時帶著空調的冰鮮貨車載重量不高,大多是四五噸的。這車裝滿了一輛又一輛,走了一輛又一輛。唐浩澤負責記數的蝦塘,直到下午五點才全部捉完上車。僅僅是這口塘,就裝了七趟車的蝦。其中一些車輛肯定是超重的。
那算下來,這口塘卻是收了超過七萬斤以上的蝦。
唐浩澤記了一整天的數字,手都有些發酸了。他剛甩了一下手,讓手松乏一下。盧方就拿過他手上的本子,說:“走,我們先統計一下結果。”
不過唐浩澤還不能馬上跟他去:“盧叔,我先處理好這邊的事。馬上就過去。”
盧方卻有點等不及了,這兩口塘的產量超出了他和唐浩澤估計的數字。他迫不及待想知道具體產出了多少。
此時,張老板和陳局長他們都早已經走了。而這蝦都是盧方自己收的。所以計算也不用和別人一起核對。這只要他們兩個一起統計就可以。
唐浩澤先是將準備好的紅包發給了來幫忙的鄉親,每個都是兩百塊。這是和盧方商量好的數字。
送走了鄉親們之后,有安排了工人的善后工作。唐浩澤才返回辦公區。他回到辦公區,盧方已經對著記錄本按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