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盜版還需要一個度?楊肖東更加不明白了。打擊就是打擊,還有打擊一半就收手的?
這個問題,唐浩澤也是想了很久才想明白的。現在的寫手只想自己的書能有更多的收入。根本沒想過版權可以開發的價值其實會非常高。但僅僅靠訂閱,現階段,一個網站根本不可能回本。難道要讓圈子網不斷供血,直到網站能盈利?
而且網文寫手對自己也有些自視過高了。
以為網絡小說比實體書有更多人看,那自然有更高的版權價值。
可是也不想想,網文如果都要付費收錢,那和實體書有什么區別?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并不算好。大多數人的思維是:花錢的書,不看也罷。
網文杜絕盜版就好電腦在中國杜絕對微軟的盜版一樣。微軟就看明白這一點了。如果杜絕在中國的盜版。微軟就會完全失去中國市場。要知道,LINUX可是開源的。所以它對那些盜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版權拿在手里,總有一天會有價值的。但網文被叫做快餐文學不是沒有道理的。
有人說過:有些人連錯別字在內,識得三千個字就敢自稱作家。
這話用在網文,絲毫不偏頗。網文,絕大多數沒有營養。
上輩子唐浩澤為什么不看網文了?因為不少網文幾百萬的文字,找不到丁點內容。
那樣的書開始看的時候很爽。但實際上水過鴨背。這樣的版權越是往后,價值越低。因為跟風者眾,橋段不斷翻新,多看幾本同類型的之后,傻傻分不清某個情節、人物到底是哪一本書的,張冠李戴都有可能。
網文之亂,超乎想象。跟風還是輕的,抄襲的也不少。
唐浩澤首先點明一點:“楊先生,網文需要眾多的寫手參與,否則無法發展起來。而網文寫手除了極少一部分人,絕大部分都會又社會邊沿人組成,可能會出現學生寫文。他們不會有多少的文學底蘊。也沒有多少社會經歷。他們能寫的,首先是模仿。”
楊肖東只能點頭同意他的說法,他的小說出現后,已經有不少人寫同樣的題材了。雖然內容部抄襲,但創意雷同,這本身就是一種抄襲。而且網文寄生于網絡,就逃避不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站的流量。
想要有流量,就要有更多的寫手寫文。
所以唐浩澤說要靠大量的網文寫手支撐,那確實沒錯。
“唐總你說得沒錯,這是我們考慮不周。”
“不僅僅是考慮不周!”唐浩澤將手中的方案放下,毫不客氣地繼續說。“而且想法過于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