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顯示產業發展聯盟建立的基礎,是國內的液晶顯示面板貨源和價格都完全被國外廠商。如今長虹和LGD的合作,還有LGD未來將工廠搬遷到中國的規劃,會讓中國的需求方看到獲得低價液晶顯示面板的可能性。
那么中國自主研發的必要性也就不存在了。
對于中國政府來說,引進、學習才是最快,最便捷的發展方式。拿來主義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從來不丟臉!
相反,那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也是中國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
所以,長虹和LGD的合作,確實會讓即將成立的中國顯示產業發展聯盟陷入了一種極為尷尬的境地。
如果聯盟不能如期成立,對于其它計劃加入聯盟的合作方來說,最多就是退出這個聯盟而已。
但對于已經為這個計劃投資巨大的唐浩澤、圈子網集團和的宸光集團而言,一旦聯盟瓦解,之前的投資相當于是打了水漂。
對唐浩澤而言,整個布局面臨失敗。
他發起中國顯示產業發展聯盟,一個是想獲得廉價的顯示面板供應,第二個是想在這個產業拿到主導權。
長虹和LGD的合作確實也能讓國內的產能提高,價格確實會降低一些。但只要技術還在LGD手中捏著,價格的降低不會是因為成本下降帶來的,而是因為產能的提高帶來的。在那樣的情況下,顯示面板的定價權在LGD手中。它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唐浩澤記得,在十年后,中國生產的全觸屏手機,最低價格不過500來塊錢。那個價格現在買一個屏都不一定夠。
未來的智能手機能達到那么低的價格,根本原因是中國廠家拿到了定價權。其前提條件是南朝廠商放棄了TFT轉向OLED的研究,將技術高價賣給中方。
為什么唐浩澤敢做那樣的謀劃?
他研究過后發現,南朝的大企業沒錢。負資產經營的策略讓他們可以快速搶占市場,快速提高他們的技術。但是他們流動資金極少。
但是負資產經營讓他們的債務負擔很大。所以他們不能有太大的失誤,為了維持企業的前行,他們必須一直捉住行業的制高點。
顯示產業未來的制高點是OLED,或者說是PLED。對于LGD來說,想要在未來依然站在行業的制高點,就必須要提前布局PLED。所以唐浩澤大張旗鼓地要研究PLED。
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如果中國研究的PLED技術能和南朝并駕齊驅,哪怕技術稍稍落后一些,中國市場都沒有LGD的立足之地。
在那樣的情況下,LGD就不得不加大對PLED的投資。以免重蹈3G標準的覆轍。
對于電信行業來說,南朝的技術遠比中國的高。所以他們自己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制定了自己的3G標準,希望能成為世界標準之一。當是的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還相當的弱。但中國的市場很大,而且發展迅速。所以,結果是中國提交的的標準比南朝提交技術還要差一些,但中國的標準成為了三大世界標準之一。
而南朝在這方面的投資徹底失敗。
LG集團是南朝制定標準的主要投資方,那次失敗他們有切膚之痛。那次失敗使他們明白同為工業國家,他們無論輸贏都必須和中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