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彼此的競爭中,南朝在任何方面都比不過中國。人力、資源、能源和市場,他們都沒辦法和中國競爭,唯一能競爭的,就是技術。想要利用技術壓制中國其它優勢,他們的技術就至少超過中國一個時代。
唐浩澤在PLED的投資,最重要的目的當然是要啟動中國的PLED研究,另外還有迫使南朝企業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以免被中國追趕上。
如果LGD加大對PLED的投資,用于資金有限,。那么他們就必然會策略性地放棄TFT的研究升級。
而唐浩澤成立顯示產業發展聯盟,同樣有逼迫的意味在里面。顯示產業可以是TFT顯示技術,也可以是PLED顯示技術。唐浩澤可以用一些手段,讓LGD相信可以用TFT顯示技術延緩中國對PLED的投入。以期給他們更多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機會用更好的條件拿到TFT的技術,甚至是得到完全的定價權。
而長虹插足打亂了他的計劃。雖然LGD也同樣將技術拿到中國來。但在高比例的股份下,LGD依然能從中國市場賺取大量的利潤。這些利潤,會被對方拿去研發PLED。
唐浩澤也沒想著能完全杜絕外國企業在中國賺錢,但不能任由他們想賺多少就賺多少。
他梳理過未來的記憶。
他對中國的顯示產業沒有多少記憶。但是作為厭惡南朝的中國人來說,對南朝的新聞還是比較關注的。他記得在一三年世界主要的液晶面板生產廠家因為壟斷價格的行為,被世界各國處于巨額罰款。其中中國好像就罰了兩億多。美國和歐盟更加是各自罰了數億美元。
不過那個罰款好像針對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六年之間壟斷行為,有世界六家主要液晶面板供應商聯合壟斷價格。案件從二零零六年開始被調查。中國經歷了六年的結案。
但并不是說,在二零零六年之后那些廠家就放棄了價格壟斷。那些企業對中國的供應的液晶面板只提供十八個月的免費維護期,到了二零一一年才承諾免費維護三十六個月。
那實際上也是一種加工壟斷的手段。而且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壟斷。
可見,就算LGD在中國建廠了,只要技術還在它手中,中國生產的液晶屏價格也辦法降到合理的價位。
唐浩澤確實希望中國能生產液晶面板,不希望用那樣的方式獲得生產權。
現在的情況是:中國最多只要兩年時間,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采購市場,這個產業的利潤被外國公司拿走,然后用來繼續研發更高級的技術,繼續控制著這個行業的價格。
那絕對不是唐浩澤想看到的結果。
如果中國的采購商能形成一個聯盟,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再做出奮力研究的姿態,最多只要兩年時間,中國就能利用飛利浦的那套老舊技術,生產出液晶面板。
也許質量比不上日韓企業,但只要中國有了自己的技術體系。中國的市場就能對那些供應商施加足夠的壓力。就足以讓他們為了中國市場,不得不以中國方面的條件為主,將技術交給中國方面以求能繼續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而現在因為長虹的舉動,讓聯盟還沒成立就面臨瓦解的危險,他兩年的布局也有功虧一簣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