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問題是,不可能靠高科技產業給中國人提供足夠的勞動崗位,中國依然需要勞動密集型產業。否則中國將會成為失業大國,估計會隔壁阿三更慘。
隔壁阿三是出了名能忍,幾億人吃不飽也能相安無事。如果中國落到那個地步,革【2】命和反革【2】命之間就要展開激烈碰撞了。
但道理誰都知道,只是無法放棄利益而已。
也許在大信息時代,會讓距離更遠的地方也能成為市場。問題是現在的信息化程度還不夠高。而且這里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小型或者說微型企業的市場,針對的不僅僅是老百姓,有很多小型企業主要針對的,是企業。
企業集中形成大型經濟圈,才是中小企業的市場核心。產品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都可以在本地進行,運輸成本低。如果沒有產業集中的工業商業經濟圈,國內的小型企業將無法生存。
單個小型企業也許看著不起眼,但是中國的小型或者微型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未必比大中型企業少。如果沒有了那些企業,如今的中國經濟無法保證中國人的就業。
當然,這位經濟學家的演講確實是言之有理,至少對于某些產業是那樣。比如農業加工工業。都應當以就近原料產地的原則進行投資。比如物流、,還有旅游業都可以在有合適資源的縣區進行投資。至于其它產業,除非是物流業極大發展和信息經濟非常發達。不然還是形成集約化經濟區更適合中國的現狀。
也許,在十年后中國的經濟環境可以實行那樣的經濟布局了。但是現在還不行的。
古三就坐在唐浩澤旁邊。他一邊鼓掌一邊小聲對唐浩澤說:“唐先生,我聽著陳教授的見解與您的見解有很大不同。但兩種見解都給我很大的啟發。”
唐浩澤笑著回應說:“我也受到很大的啟發。陳教授的演講才是老成之言,也是中國未來產業布局的參考方向。”
“哦?那對現在面臨的經濟狀況,您有不同見解?”
唐浩澤看他臉上帶著微笑,并不像是疑惑,不由好奇,問:“您又是如何認為的?”
“我更傾向于您的見解。正如您說的,中國的經濟依然主要靠工業。而工業只有產業集中化,彼此競爭才能帶動產業相關的技術升級。”
唐浩澤笑著說:“如果信息產業更加發達,那一切都不成問題。只是現在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確實產業集中了,才能催生相關技術體系的研究。所以世界上很多產業都是相對集中的。比如東亞的造船業。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曾經占領技術的頂端,但是因為產業衰落,技術也慢慢落后于東亞。
又比如電子行業,西方不是沒有企業想做。只是一家企業做,根本沒可能做得起來。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飛利浦曾經就打算投入顯示面板生產行業。但是因為獨力難支無法形成產業化,無法與東亞競爭,最后不得不放棄了。
不管是什么時候,中國都無法如同西方國家那樣實行金融經濟。中國的人口太多,就業壓力只有制造業才能解決。制造業身后跟著物流等等產業。這個產業體系能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實際上市營造了一個龐大的市場。第三產業才有服務對象。
不過在這個論壇中,也不是所所有人都只談論的西部大開發。臺下的人也又申請上臺,做關于當下經濟狀況的發言。
也有人向臺上的經濟學家和專家提出關于未來經濟趨勢方面的問題。
還有人做了產研結合方面的發言,倡導企業重視與研究機構合作的,資助技術項目的研究,共同合作提高研究成果的轉化率。
更有人提到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