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愛情,那是感恩所帶來的好感,一直通信寄錢供給讀書,十年來慢慢升華出來的感情,那會是一個很夢幻的愛情故事。
如果是感恩,那以電影藝術的視角來看,層次會明顯低于前者。
放在以前,大家會覺得周樂這樣的想法就是不成熟表現,不是一個合格導演該去想的問題,誰都知道肯定要選擇前者啊,既能得到好評,又能賺取眼淚。大家會直接告訴周樂,你該這樣,你那樣會更好。
此時此刻,沒有人會這樣自信的將話語直接脫口而出,他們不會認為周樂幼稚到這樣的問題還需要問,能讓他產生這樣的念頭,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看到了新的路,看到了新的呈現方式。
或許,后者才會是更好的選擇。
看得透嗎?
如果看不透,那差距就出來了,差的那一方肯定不會是對方,一定是自己。
原因也很簡單,這六個人都捫心自問,如果虛偽點,看過了《肖申克的救贖》會覺得自己也能拍出來;真實點,他們想都沒有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呈自由的概念,以小見大這四個字,周樂不光是在《我和我的祖國》提出來,在他新電影里面也完美的呈現了出來。
韓三爺也是個不錯的導演,他跟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只是看到反應之后,沒有先開口,他也做慣了領導,不會隨便先開口,要等別人都說出來之后他做總結。
以《十年》這樣一個故事,用感恩來作為支撐物,是不是過于現實了,不符合大家對于美好事物的追尋。
良久之后,張一百和文導演,都是長出了一口氣,緩緩抬起頭,各自點燃一支煙,深深的看了周樂一眼,臉疼啊,不是別人打的,是自己打的,什么叫做狗眼看人低,沒想到真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隨后,幾位導演也都漸漸咂巴出滋味來,看向周樂的目光里多了一絲絲的意味深長。
他敢挑戰嗎?
周樂也問過自己,敢挑戰嗎?
改變觀眾一直以來的欣賞口味,讓他們接受一直以來接受的論調,容易嗎?
失敗了是什么結果?
愛情至上的故事縱橫江湖這么多年,因為感恩占據多數委身下嫁,這明顯是在愛情故事的世界里非常狗血的一幕,如果電影故事這么拍攝,肯定是要撲的。
不因為感恩,一個剛剛失去了一切的小女孩,如何給自己內心找一個安全的寄托,救了她的人,就是她精神寄托的目標。她能夠努力學習擺脫陰影,能夠努力工作成為人上人,這十年期間,得到的不光是物質上資助,更有互相通信那個安全寄托帶給她的人生觀價值觀。
她的世界里,那個形象深深住在里面,是偶像,是精神寄托,有感恩,有感謝,有不得不報恩的承諾,從她被從廢墟挖出來的那一秒開始,她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與對方聯系到了一起,她所理解的愛情就是這樣的愛情,或許沒有一見鐘情,或許沒有怦然心動,或許沒有山崩地裂的熱情,但有長達十年的細水長流。
這可以是現實里的愛情,卻不是影視劇內的愛情,不是影視劇就虛幻,而是這里面的表演空間不會有那么大,觀眾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樣,你想表達的東西是完整的,可能夠表達出來多少呢?稍稍不夠,多數觀眾就會理解為這十年不過是小女孩的報恩承諾,她嫁給他,只是報恩,僅此而已,那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沒滋沒味,最理想的方式還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