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建業笑著搓了搓手:“沒啥特別的要求,就是想一拿來就能馬上用的那種。”
秦教授真恨不得拿出鋼筆甩蒙建業一臉鋼筆水,這還叫沒啥特別要求,真不知道這得多不要臉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不行,這個要求我做不到。”
“我也不要太大,兩萬噸的‘黃山’號我就不想了,要個幾百噸的小芝麻不算過分吧?”
“你還打起了‘黃山’號的主意?這還不叫過分,什么才算過分?”
“您別生氣,我就要個幾百噸的小芝麻,這也沒辦法?”
“你把我當什么人了?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匠,你要是想要干船塢,我可以舍著老臉想想辦法,可浮船塢,我是半點忙都幫不上。”
秦教授漲紅著臉,中斷了兩人商人般討價還價的對話,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秦教授覺得蒙建業有些異想天開,另一方面秦教授說得也是實話。
浮船塢,顧名思義是浮在水上的船塢,正因為如此,相對于陸地上固定的干船塢,浮船塢具有相當強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特別是在船舶應急維修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不過也正因為浮船塢具備種種其他船塢不沒有的優點,才會成為戰略價值極高的海上特種平臺,被各大強國嚴格把控在手里。
中國在浮船塢領域起步比較晚,除了五十年代在蘇聯的幫助下建成了幾座千噸級的小型浮船塢外,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期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直到1974年,中國才建成下水一條兩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從而第一次擁有萬噸級的浮船塢。
可盡管具備機工、木工和電工車間,擁有維修萬噸船舶的能力,但相較于國外的先進浮船塢,“黃山”號還有不小的差距。
然而即便如此,“黃山”號與其他浮船塢一樣,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因此由船舶總公司和軍委后勤部實施雙重管理,并為此制定了嚴格的日常使用細則,別說是下放到船廠自行使用,就是外借都是天方夜譚。
秦教授是有不少同學和同事在船舶總公司和軍委任職,可在浮船塢問題上,還是覺得那點面子不夠用,畢竟那是國家的戰略資源,不是那個人能輕易動得的。
所以拒絕蒙建業也就理所當然了。
蒙建業要說不郁悶那是不可能,奮進廠急需興建船塢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可問題是修造一個船塢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如此長的空白期奮進廠該怎么辦?難道成天干看著船塢施工,然后集體喝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