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漢鄂船院的都搞得是什么呢?船體的三視圖、工程結構樣圖,教授們的論文集,學生們的課題研究,看看這些東西就知道,除非全國人民都成了船舶領域的高材生,不然絕不可能大賣。
于是這兩個三產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半死不活的能維持自己就不錯了,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錢去給教職工發福利。
眼看著其他學校經費大把大把的用,福利大把大把的發,漢鄂船院的教職工們心里怎么會淡定?于是漢鄂船院的領導們就成了挨批的對象,脊梁骨都快被人戳成篩子了。
蒙建業是從秦教授哪里聽到的,當時那正直無比的老帥哥完全是把這事兒當做一個批判的典型來講的,以便告誡蒙建業安安穩穩搞主業,可別亂折騰。
可這事兒聽到蒙建業耳朵里頓時就心花怒放起來,你們不是要效益好的三產嘛,找我呀!奮進廠橫看豎看都比漢鄂船院的印刷廠和出版社要好得多吧!
什么?奮進廠是LH市和船舶總公司雙重管理的工業企業,做不了三產?
拜托,活人還能讓尿給憋死?三產的名頭掛不了,漢鄂船院實習基地的牌子總該能掛吧,學生實習總不能白干吧,工資和福利總是要給的吧,將這部分錢交給學校誰敢說半個不字,那都是對象牙塔的褻瀆。
秦教授本來就對船院搞什么印刷廠、出版社這類與船舶工業無關的三產很反感,不但搞壞了風氣,又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
所以聽蒙建業這么一說,連反駁都沒反駁,當時就同意了,在他看來這么辦不但能讓學生更加貼近實際,而且與船院的教學本質很接近,至于福利不福利的那都是小事兒。
于是在秦教授的積極活動下,漢鄂船院的領導很快就同意了,就在董益民來調研奮進廠的前三天,蒙建業剛剛從漢鄂船院返回奮進廠,不但帶回了雙方的合作協議,更把一塊“漢鄂船舶學院實習教育基地”的牌子也一并帶了回來。
只等著漢鄂船院的領導過來舉行個揭牌儀式,奮進廠和漢鄂船院的合作序幕就算是正式拉開了。
當然了,跟董益民解釋時,那些關于三產的漏洞,蒙建業是能隱去就隱去,不能隱去的則是用春秋筆法作冷處理,總而言之在蒙建業的話語里,奮進廠和漢鄂船院的合作是勝利的,是偉岸的,是前途光明的。
可董益民是什么人,從參軍到現在無論是領導、同事還是下屬給出的評價就兩個字“人精”,更何況地方上有三產,軍隊就沒有嘛?所以董益民對三產里面的事可謂是門兒清。
但這不是董益民動容的原因,三產有什么難的,只要想搞,是個單位就能搞出來,他動容的是奮進廠靈活的政策選項以及令人贊嘆的長遠眼光。
奮進廠和漢鄂船院一旦形成合作,那就等于奮進廠在不花一分錢的情況下擁有了國內一流的船舶設計、繪圖以及相關實驗檢驗的人才隊伍和先進設備,要知道這些可都是那些大廠夢寐以求的東西,甚至為此砸下難以想象的資金也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可奮進廠只通過一紙協議,就把大廠想要卻不可得的東西輕輕松松的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