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沿海地區的欣欣向榮,位于內陸地區的三線船舶工業就有些悲催了,本來這些企業就是一個備份,哪怕也有造船廠,可頂多就是依托河流建立起來的內河船廠,頂天能造個三千噸級的船只。
產能有限不說,因地形和自然條件原因,局限也頗多,所以很難想沿海地區船廠那樣,培育出高效的船舶工業群。
正因為如此,單靠三線企業自身,根本撐不起這么大的盤子,只能依靠國家不斷的輸血,才能勉強維持。
然而國家也并不富裕,每年能拿出的錢最多也就夠個工資錢,至于其他的根本顧不上,所以這幾年不少規模小的三線廠早就變得破敗不堪,大型廠停產的也不占少數。
以至于不少當年抱著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三線人既迷茫又無奈,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辦。
薛強也是一樣,當年參與三線建設不單單是那股子為國獻身的熱血,還有徹底扎根的決心,可當計劃經濟逐步消退,市場經濟漸趨繁盛,薛強卻猛然發現,當年的熱血與決心似乎不太管用,無論怎么努力,在一個叫做“市場”的面前,他們湘西廠總是被打得體無完膚。
所以他前不久跑到漢鄂去找秦教授,不為別的,就是想聽聽這位老學長的意見,能幫著他們要到任務自然是好,要是要不到幫幫出出主意也是好的,不管怎么說他對老學長的人脈還是很有自信的。
秦教授可沒有薛強那么自信,幫著湘西廠要些生產任務,憑如今的秦文同不算是是難事,可這次幫著湘西廠要任務,下次又該怎么辦?還要幫著要?
這可不是什么解決之道,所以必須得想個更加長遠的辦法。
“我先幫你們要些生產任務吧,怎么也不能餓肚子,至于今后怎么辦,讓我再想想!”
盡管知道只能解燃眉之急,可薛強還是非常高興,樂得連后槽牙都漏出來了,急忙道:“好,好,老學長您放心,我們廠絕對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
秦教授點點頭,什么也沒說,只是眼前一排排的機械設備,炯炯的眼神中,透著難以言喻的憂愁。
……
蒙建業的眼光也有些難以言喻,不過他不是憂愁,而是那種日了哈士奇后,一臉懵逼的狀態。
因為他發現,中信公司給他們拉來的船舶訂單,TM的就是個坑。
日本的轉手訂單,看的是好,可剝開表皮往里一看,天呀,簡直慘不忍睹,這哪里是造船?根本就是最原始的來料加工嘛。
日本提供技術、提供材料、提供圖紙、提供監造,他們奮進廠只出人和地盤兒,然后按照日本人規劃好的條條框框把船造出來就行,然后甩一筆勞務費,貼上MadeinJapan?就可以成為日本的杰作了,這……就有點兒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