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澤明批得一無是處,林海心里是不服氣的,他抱著光棍心態,準備為自己辯解。
辯論也要講技巧,要根據對手選擇不同的角度。
和說服陳楷歌的時候不同,這一次林海沒有拿商業片說事。明知道黑澤明討厭商業片,還從這個角度入手,不被罵得灰頭土臉才怪。
林海準備從劇本本身來為自己開脫。
“您雖然見多識廣,但是我才是這部戲的編劇,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想我對劇本更有發言權。你剛才挑了很多的毛病,有些我是認同的,有些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在求生欲的驅使下,林海沒有貿然提出觀點,而是先說了句軟話。
黑澤明一挑眉毛,說道:“好!你是編劇,那你告訴我,為什么叫加入愛情戲?”
林海就知道他會這么問。
如果說整個劇本哪里最讓黑澤明不爽,那就是林海原創的高漸離與歌女的愛情。
以前說過,林海的劇本是以高漸離為第一主角,荊軻為第二主角,兩者的關系有點像《碧血劍》中的袁承志和金蛇郎君。其中荊軻采用側面描寫,主時間軸則是高漸離在宋子城的經歷。
關于這段經歷,史記中大致是這樣記載的——
刺秦失敗后,秦王一統天下,立號為皇帝。他令人抓捕太子丹的門客,這些人于是開始逃亡。其中,高漸離改名換姓,以酒保的身份藏匿在宋子城。
高漸離本身是音樂家,擅長擊筑,他偶然聽到主人家有客人擊筑,一時技癢,暴露了身份。高漸離隨即被主人奉為上賓,并漸漸名揚宋子城。消息傳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秦始皇召見高漸離,愛惜他的才華,打算留他給自己表演,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但秦始皇多疑,出于提防,讓人熏瞎了高漸離的眼睛。高漸離漸漸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在一次進宮表演時,將鉛放進筑中,意圖刺秦,然而最終卻因為目盲,沒能擊中秦始皇。高漸離于是被殺。
這段經歷不復雜,自始至終沒有女性角色,那么林海為什么要給高漸離增加一段戀情呢?
只是為了狗血嗎?
當然不是。
林海這樣做,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迫不得已。
黑澤明說這是部男人戲,本身并沒有說錯,但是陳楷歌給林海的演員名單里,卻有一位女演員。
如果是普通人也就罷了,然而她是鞏莉。
鞏莉對出演這部戲非常期待,那么問題來了,鞏莉是給陳楷歌和井關惺牽線搭橋的人,也是中國大陸目前最頂級的女演員,無論如何,也不能用個侍女之類的角色打發掉吧?
在陳楷歌原本的劇本里,鞏莉飾演的是趙姬。趙姬是秦始皇的生母,分量不可謂不重,然而現在主角從秦始皇換成了高漸離,趙姬這個角色就顯得很雞肋了。
林海的劇本里沒有趙姬,他需要一個戲份夠重的女性角色,于是創作了歌女這個角色。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平衡。
《刺秦》(新劇本名字)是部男人戲,愈發需要紅花點綴,這是商業片的一貫做法,這樣更討觀眾喜歡。
無論哪個國家的觀眾,都不會喜歡全部由肌肉猛男組成的電影,即使是《斯巴達300勇士》,不也塞進去一個皇后角色(琳娜·海蒂飾)嗎?
至于第三個原因,解釋起來比較復雜,這和林海對電影的理解有關。
……
前兩個原因不能跟黑澤明說,爆米花套路是老頭子最反感的東西,況且林海剛批評完別個媚俗,這時候說自己也想這么搞,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林海只能談談他對影片的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