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藁草,三忌也;驅中國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
操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懇請主公撥給瑜精兵,進入荊州之后必定為將軍破之!”
氣氛醞釀的差不多了,孫堅當即矍然起曰:“老賊攻打荊州,下一步必定針對江東,今江南數雄已滅,惟劉備與孤尚存,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周瑜高呼道:“臣為將軍決一血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
孫堅拔出佩劍,環視堂下眾人,猛然砍向面前奏案:“諸官將有再言曹操勢大,不可與之征戰者,與此案同!”
言罷,孫堅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周瑜受了劍,高聲對眾言曰:“吾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來日俱于江畔行營聽令。如遲誤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
有了江東參戰,荊州局勢頓時發生了變化,雖然劉備和孫堅單獨一方都不如曹操,可兩家合兵一處,雙方的差距卻已經不是太過明顯了。
曹操此次攻打荊州,路途不近,后勤輜重運送不易,五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的糧草輜重也是一個天大的數字,而且還有劉備軍派出的軍隊進行攔截阻擋,所以時間拖得越久,就越是艱難。
荊州三路諸侯大戰之時,陳重卻并未太過關注,因為他此時的重心都放在了北方。
曹操南下之時,也派人跟陳重進行了溝通,正像諸葛亮和周瑜所想,曹操和陳重也在暗中達成了一個交易。
曹操和陳重雙雄并立,雙方都估計對方勢大,不敢對其用兵,但又都想向外擴張,增強己方的實力,所以只有南北兩個方向可選。
陳重現在想要幽州這個產馬地,曹操不想跟陳重硬碰硬,所以主動放棄了幽州,只能打起南方荊州的主意。
這樣一來,曹操和陳重各取所需,各行其是。
曹操興師動眾的前往荊州之時,陳重也親自帶兵一路北上,進入到了幽州境內。
公孫瓚其實能力很強,自己本身文武兼備,出身也不錯,乃是遼西貴族出身。
自身武藝高強,領兵作戰也很是勇猛,因此公孫瓚威震邊疆,打得北地游牧再也不敢入塞,也因此累功被東漢朝廷封為奮武將軍,薊侯。
后來黃巾軍攻打渤海,聚眾三十萬,想與會合,公孫瓚僅僅率步騎兩萬人就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余,黃巾軍被打的丟盔棄甲,紛紛渡河逃命。
公孫瓚等他們過到一半時出擊,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余人,車甲財物無數,更使得公孫瓚威名大震。
此后公孫瓚和袁紹爭奪冀州之時,也是打得平分秋色,雙方互有勝敗,雖然最終沒有占據冀州,實力卻也被天下認可。
公孫瓚或許是太過狂妄了,他最大的敗筆,就是將劉虞殺了,此時也給他后來的衰敗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