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場上,要么你就堅定地站到一方,要么你就堅決地做個孤臣,當墻頭草的下場往往是很可悲的,因為當兩邊都發現你不能爭取時,一定會一同使力打壓。
韓爌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心中也是暗自嘀咕:“加入東林黨么?東林黨式微,又接連出了唐世濟、董元儒事件,讓東林黨上上下下都覺面上無光,加入他們,能有好結果么?”
暮色四合,一盞寫著“韓”字的燈籠,挑在韓府門前。
韓爌心情郁郁地下轎,見大管家快步過來行禮,悄聲稟道:“老爺,宮里來人了,在后書房,我已經請宋道長陪著敘話。”
“好,我知道了。”韓爌聽了,連忙往后書房走去。
……
“東李”李薔薇的表哥,就是韓爌。
這是個秘密,別說官場上人都不知,宮里也只有少數人知道。
原來,李薔薇的生母,就是韓爌的姑母,嫁了蒲州當地的一個秀才,在李薔薇兩歲時,李薔薇她爹因病就去世了。后來她娘帶著她改嫁給了一個來蒲州做生意的李姓商人,不久她繼父生意破產,只好帶她娘倆回了保定府老家,守著十幾畝地過活。從此,李薔薇她娘就跟娘家斷了音訊。
深山出俊鳥,飛澗有沉魚。十幾年后,李薔薇出落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美人。
保定府出太監,官場上多多少少與宮里都有點聯系。當時的知府大人聽說了李薔薇的艷名,就想把她送進宮去,派人來跟她繼父一說,她繼父為了擺脫生活窘境,當然是滿口答應。
事情也是湊巧,該著李家轉運,當時正趕上為皇長子選妾,皇家當然不叫妾,叫“選侍”,知府通過保定籍的太監運作一番,竟然讓李薔薇選上了。
李家不但沒有為這個“拖油瓶”陪上一份嫁妝,反而得了不少宮里和官府的賞賜,從此擺脫了貧困,李家上下自是高興非常。
韓爌當時是禮部主事,被任命為迎親使,捧著冊封圣旨去保定府安排李薔薇進宮事宜。
到了李家宣完旨,李薔薇她娘見了韓爌,心里感覺總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心下詫異不已,不由得仔細打量韓爌,卻驚奇地發現,這位欽差大人,怎么跟自己的哥哥長得那么像?
李薔薇她娘別看是一介婦人,因為出身士紳之家,見識可不短,心里雖有疑問,卻沒有當著眾人面說什么,找了個因由,把韓爌請到內室,大著膽子一問,竟然真是多年未見的親侄子!
姑侄二人抱頭痛哭,敘說別后離情,詢問家人近況,自是題中應有之義,自不必提。
韓爌心計深沉,知道宮里爭斗十分激烈,李薔薇要是能生個兒子,能立住,如果皇長子將來繼承皇位,她一個貴妃的封號是少不了的。
當然,這是最好的結局,這里面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生兒子,一個是皇長子能繼承皇位。其中最關鍵的是生個兒子,而且還得能立住,否則,一切都免談。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姑侄、表兄妹相見,真是好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