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年搖了搖頭道:“欸,三人行必有我師,銘都的這點成績不算什么,其實我關注你們公司有一段時間了,就是覺得啊,你們公司的員工比我們銘都的員工有活力”,
“有嗎......”,
他這么一說許哲倒是有了幾分體會,笑道:“大概是因為在哲遠工作的有不少都是我的老朋友,大家在一起相處的比較輕松,所以看起來比較有活力吧”,
“嗯...我覺得不止如此...許老板,我看你每天晚上走的都挺晚的,似乎還要親自給員工開什么總結會?”,
許哲點頭道:“公司里新人不少,專業知識不夠,經驗也沒有,工作難免出錯,有個人每天給他們糾糾錯對他們有好處,對公司也有好處”,
“嗨,管理下面人這種小事交給團隊經理不就行了?你看我,從不碰這些東西,都交給下面的頭頭腦腦,做老板的啊,有的時候要學會放權,那些瑣碎的小事交給下面的人去做,我們的精力呢要留著做更有價值的事”,
許哲對此并不完全認同,卻也懶得反駁他,道:“公司規模不同,銘都是中等公司規模,有五個團隊,五十余名員工,一個個管是管不過來,哲遠的規模還小,人手也不夠,凡事只好親力親為了”,
朱喜年哈哈笑道:“許老板你這是學三國時的諸葛孔明,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啊”,
許哲搖頭笑道:“只能在態度上學習一下罷了”,
......
和朱喜年說不上相談甚歡,但面上還算和氣,許哲覺得朱喜年這人浮夸了些,且一味的重視高屋建瓴的東西,卻不注意可以落地的方案和執行的細節,以后怕是要在這個上頭吃虧。朱喜年則覺得許哲這人太過在意細節,管理上有很多不足,作為一家公司的老板欠缺了些東西,倒是作為一家企業的中高層管理更合適一些。
當然,這些心底的評價兩人都沒有說出口,臨走的時候朱喜年送了許哲一盒糕點,笑道:“許老板有空常來我這里坐坐,我們兩家渠道不同,應該有可以合作的地方”,
許哲點頭道:“回頭我整理一份渠道明細給你”,
“哈哈哈哈,那再好不過了,我也讓閆經理整理一份我們的渠道明細給你”,
他面上笑容可掬,待許哲走后卻盯著哲遠的大門看了一會兒,自語道:“這小公司也不知道能撐多久...要是撐不下去了就把這一整層給盤下來,許老板的客戶資源應該也能接手......”,
他琢磨了片刻,點上一根煙背著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