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選擇逃亡的,遷移是這些保持著游牧習性的黨項人的本能,然而榆林雖大,可供生存的地方就那么些,而榆林全境早已為官軍所封死,想要出逃的,要么半路被截殺,要么在受阻于官軍的封鎖線,最終還是成為“賞錢”。
對大部分榆林黨項來說,過去的幾個月,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逃無可逃,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幸存者,世上總是少不了幸運者。
有的沖破重重阻礙,遁入陜北高原,藏入深山,有的則一股腦闖入沙漠,若是能尋得一處綠洲,還有活命的希望。
但這些,終究只是少數。
在榆林造成的死亡,除了殺戮,還有餓死,病亡,事實上,在過去的那個寒冬,就已經有數以萬計的當地胡漢人等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到開春之后,所有的生產活動都被壞廢止,也沒有那個空間,饑餓與死亡仍舊是主題,官府官軍也都秉持著,不遺一米一粟一面與叛軍的態度。
即便如此,對死掉的榆林人,平叛的官兵也沒有放過,只要還能看的,腦袋都被割下來,拿去請賞換錢。或許對那些死難的人來講,比較幸運的是這等時候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比起活著遭的罪,要輕得多。
以首級換錢這條建議,是夏州知府上官正提出來的,此人也不是個善人,是個喝人血的肉食階級,但并不否認其才干,當年,他還隨王全斌南征大理。得益于在榆林叛亂期間的出色表現,對上官正提拔的討論已經在吏部展開了。
上官正的提議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當然,主要是劉皇帝的認可。朝廷同意了,榆林行營內部哪怕有些異議,也只能全力推行,這等時候,誰也不敢以身涉險,再視朝廷詔令為兒戲。
為此,劉皇帝還讓財政司專門撥款一百萬貫,專款專用,用劉皇帝的話來說,用區區一百萬貫錢,買整個榆林“叛賊”,買榆林乃至西北百年太平,怎么算都值得。
當然,那些被拿去換賞錢的首級中,也不全是黨項人,還有漢人,當這事實性的“清洗運動”進入到之時,是病態的,是不分敵我的。
一開始官府還要查驗一下,到后來,各州衙干脆開辟“人頭坑”,并派人拿著賞錢等著,有人提著斬獲“叛軍”的首級往坑里一拋,便按數量發放賞錢。
總的來說,漢民在這場榆林大動亂中,是要幸運些的,當然也僅僅是與黨項人相比,尤其是那些提前逃離,又或者早早地涌向城鎮,向官府尋求庇護的人,他們雖然也有不少損傷,但大部分能夠勉強生存下來。
但是,不是所有漢民都這么聰明,也有這樣那樣的運氣,同時漢人之中也有敗類,也有受袁恪等賊首蠱惑的愚民蠢夫,而這些人,雖披著漢皮,但下場同樣凄慘,大多數人也都成為了時代下的渣滓,被斬下頭顱去換賞錢。,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