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劉旸朝慕容德豐伸了伸手,語氣真誠地道“你我君臣,心心相印,無需贅言”
“多謝陛下信任”
“還有一事”劉旸沉吟下來,把玩著拇指上的白玉扳指,道“遼東道乃是整個東北軍政穩定的支柱,布政司更是治安守牧重中之重,需以干才良臣鎮此要害,你離任后,何人繼之,可有想法這也算是你上任吏部之后,第一樁要政”
聞問,慕容德豐并沒有貿然開口舉薦,而是在短暫思考過后,謹慎道“若陛下欲從遼東道司抬舉,臣或可建言一二,若陛下欲從天下賢才簡拔,那臣還需多方了解之后,再作權衡”
“很好”劉旸滿意地點點頭,似乎很認可慕容德豐這份謹慎,道“封疆大吏幾乎掌握一道之生殺大權,權力很重,選賢舉能,必需綜合考量,慎之又慎,秉持此心,再加多方考察監督,及時指正,至少不會出大問題”
“臣謹記陛下教誨”
慕容德豐離開垂拱殿時,天已然黑透了,輕快的腳步顯示著他不錯的心情,畢竟,從今而后,他便是大漢天官、政事堂宰相了。
至少在臣子之中,這算是“一步登天”式的躍升,畢竟他今年才四十五歲,上一個這般年紀就登堂拜相者,還是趙普、趙匡義,慕容德豐是有自得的理由的。
高興的同時,慕容德豐又心懷隱憂,對如今的朝局。可以預見的是,一場更大的風波正在積聚,那些諸侯王們已然蓄勢待發,接下來的大漢朝堂一點安寧都不會有,這是慕容德豐等臣僚不愿意看到的。
甚至于,因此對尚書令呂端產生怨氣,好端端的,捅那個簍子做什么,就是慕容德豐此前雖然嘴上理解,但心中還是很有芥蒂。
本質上而言,或許還是對呂端的不信任,他又不是趙普,沒有那等權勢與威望,憑什么敢自說自話,不打招呼,就在廷議上提出事關先帝、封國的重大議題,這甚至是違反政事堂組織原則的行為。
如果說此前慕容德豐還有所不解,畢竟呂端雖然小節有虧,但大事絕不糊涂,以他過往的表現,也不像是個能“沖鋒陷陣”的人
當一個人的行為與他日常表現大相徑庭之時,就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后隱藏著什么內在因果。
經過傍晚這么一場面圣之后,慕容德豐暗暗地將之與皇帝劉旸的反應聯系到一起了
而垂拱殿中,在慕容德豐告退之后,皇帝劉旸獨處了好一會兒,眉頭緊鎖,思慮頗重。不像過去了,如今的劉旸并不是一個容易受影響的人,即便親近如慕容德豐,也是一般。
但慕容德豐今夜的提醒,仍舊讓他警醒了些,至少,他此前還真有些忽略,倘若諸王群起攻訐呂端這個大漢首相,對朝廷造成的影響,那至少會暴露出他這個新皇對大漢帝國掌控力不足的一方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