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來年中,除王城所在的金蘭州之外,劉曙一共在林邑國建置了7個州,基本沿著沿海平原地帶推進擴張,往北是慶州、富州、平州三州,往南則是寧州、順州、松州,還有一個便是金蘭州西邊的德州,那是為了拱衛王城的安全。
而七個州,有四個都是在劉珙的率領下實現占領統治的,而剩下三個,則是世子劉文演的功勞。
到如今,兩個年輕人,一個二十七歲,一個二十歲,卻是林邑國軍事上的頂梁柱,也只有在這樣的國度與局勢下,才有這等青年豪杰拔尖冒頭的機會。
當然了,也是林邑王劉曙敢于用人的原因。
港口上,劉曙依舊佇立著,注視著逐漸遠去,使向灣口的船隊。白駒過隙,曾經荒誕不經的劉曙,如今也四十二歲了,也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王了。
“大王不必憂心,世子天縱英才,此去必定馬到功成”身邊一名長者,大抵是見劉曙擔心,不由開口勸慰道。
老者名叫符昭惠,從這個名字知道身份來歷了,其人乃是符彥琳之子,從輩分上劉曙得喚他一聲表叔,如今乃是林邑國相。
“國相”聽其言,劉曙卻豎起一根手指,嚴肅地吩咐道“務必要保證大軍供應,把我們的家底都拿出來,大好良機啊,絕不能錯過還有,派人給征南行營去一封信,告訴我那皇侄,做叔叔的已經竭盡全力策應他了,希望他能在北面持續施加影響,祝愿他早日功成”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曙那張被海風吹得干燥的面龐上,也不禁流露出少許狡猾之色。
或許很多人都小看了劉曙,乃至錯看了他,又或者,前三十多年的荒唐,只是為了游戲人生,盡情享受。而拋開這一切,僅從封國十年后的表現來看,就會發現,劉曙這個國王,干得實則還不賴。
十年的時間里,劉曙建立起了一整套的行政管理體系,這是實現對封國有效
管理的基礎,同時,通過政治軍事手段,以沿海八州為核心,實現對原占城國土的基本整合。
人口上,從國內招攬移民二十余萬,從根本上一步步夯實著漢人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
經濟上,大力開發金蘭港,以及沿海農漁業,積極與大漢國內交流,鼓勵經商,僅靠為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供給服務,就獲取了不小的利益。
可以說,從各方面而言,劉曙在封國都表現得不錯,他的林邑國也發展得有聲有色的。
劉曙本人,并沒有什么經天緯地之才,也不是什么軍政奇才,但能做到如今的程度,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他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會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而他最突出的優勢是什么,就兩方面的東西,一是世祖皇帝賦予他的名分以及對這片土地神圣的統治權,而則是早期來自朝廷從人員到錢糧支持加上楚國公府豐富的積累,當把這兩項優勢充分發揮的時候,自是無往而不利。
同時,劉曙也是個懂得分享的人,權力、財富,土地、人口,從來都不是全貪全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