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劉文濟果斷出手了,其后不久,以前武德使、前都察使、宰臣、山陽巡撫使、漠南宣慰使王玄真病篤,不能理事,將宰臣慕容德琛外放山陽,巡撫塞上。
多么熟悉的劇情,十來年前也是這般,慕容德琛被外放湖廣,十年后,同樣經歷又來一次。即便是皇親國戚、當朝顯貴,在帝國最頂層的權力斗爭中,也只能淪為犧牲品
于此同時,劉文濟降下諭旨,把慕容太后禁足了。準確得講,應該叫“禁政”,一應待遇齊全,可以在監視狀態下出行,但是對于軍國人事,再不許有任何干預。
而經過慕容太后這檔子事,劉文濟就像擺脫了枷鎖一般,雷厲風行地把國政處置了。向德明終究沒能扛過端拱三年這個冬季,于半個月后,就于溫國公府中與世長辭。
之后,劉文濟便正式下詔,以吏部尚書寇準為尚書令,又以京畿布政使韓承綱入堂,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拜相。韓承綱,已故世祖元從、開國將帥韓通之孫,“橐相”、河內公韓徽次子。
讓寇準任尚書令,劉文濟也是有所糾結了,此人剛直而強悍,確實能做事,但與朝臣處不好關系也是事實,也不是那種真正循規蹈矩的人,這一點尤其讓劉文濟顧慮。
但最終,還是敲定了寇準,他需要一個做事的宰相,而寇準幾乎具備一切素質,同時,在向德明這個老貴之后,他也需要一個庶族出身的宰相。
韓承綱晉位宰相,也是類似的考量,需以此平衡安撫貴族官僚集團。說起韓氏家族,起家的韓通,是個不同文墨的武夫,韓家也是軍事貴族,但不管是韓徽,還是這韓承綱,皆以文治見長,也算帝國軍事貴族中的一朵奇葩了,父子皆拜相,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當寒冬過去,時間跨入四年春,正月朔,于乾元殿的大朝會上,皇帝劉文濟致新年賀詞的同時,也宣詔,改元建隆。
一同修改的,還有被重新拾掇一遍的垂拱殿,劉文濟于端拱三年夏就搬了進去,這是世祖、太宗、康宗三朝的辦公之所,而紫微城雖大,但最適合皇帝居住、理政、讀書、養心的多動能宮室,恰是垂拱殿。
劉文濟更其名為“崇政”,以承先祖之志,繼太宗遺風,正式開啟了他“建隆崇政”的時代,至此,大漢皇帝的“真面目”終于暴露在天下臣民面前。
s建隆時期下的政事堂,宰相尊位仍為九尊尚書令寇準、中書令、許昌王劉曜、吏部尚書韓承均、樞密使馬懷遇、財政使張知白、都察使王欽若、兵部尚書郭儀、禮部尚書陳堯佐、尚書仆射張士遜,大漢帝國也在這些人的掌權下,迎來了一段穩定的發展期。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