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漢世祖 > 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

          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1 / 2)

          三年一度瓊林宴,又是一場文事盛會,此事,已經很有經驗了,在負責的官員妥善安排下,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

          瓊林宴的名氣,已經傳開了,讀書人無不向往,參考的士子則無不以與宴為榮。進士及第,雖然只是他們仕途的起點,然而無不懷著一顆激動的心情。有得時候,也不得不承認,大部分文人對于皇家的尊崇、對于制度敬畏、對于禮儀的維護,還是很容易得到最高統治者歡心的。

          因此,即便有“趙宋”的教訓在,對于文臣,劉承祐也從沒有以一種鄙視厭惡的心態看待,反而在建設國家的過程中,大加任用,所不同的,只是劉承祐的用人態度與方式。

          以文制武,劉承祐也在做,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這是十分必要的措施。當了十五年皇帝,劉承祐已完全能明白“宋太祖”的那種心理,在發展繁榮、鞏固國家統治方面,文人的作用是大于武人的,尤其體現在思想上。

          有一說一,北宋的重文抑武,以文馭武,與太祖皇帝的干系當真不大!至于問題出在誰身上,歷史當有公論。

          今科所錄諸科進士,人數超過了百人,當然,以進士科的比例最重,超過七成。有些顯眼的,是五名醫科進士,皇帝對于醫學醫政的大力支持建設,雖然引發了一些爭議,但終究沒有太大的反對,生老病死,人生常態,誰能沒個病,誰又敢瞧不起治病救人的醫者,只是皇帝抬高醫務階級社會地位的政策,讓人有些不適應罷了。

          事實上,在這十多年下來,大漢的官僚體系中,也崛起了一股特殊的力量,就是醫政官僚。完整醫政制度,中樞有太醫院,地方設醫職,軍中還有軍醫,雖然總體而言,品級都不高,實力還很弱,組織也松散,但終究是一股政治勢力,能夠發揮一定影響。

          此番中第的醫科進士,年紀都不小,最年輕的都有三十多歲,劉承祐還特意關注過,兩名太醫學生,兩名醫家子弟,還有一名民間名醫......

          對于此番所錄的進士,劉承祐以一種超然的心態打量他們,老老少少,形形色色。或激動,或忐忑,或喜悅,在莊嚴的皇家園林中,在當權者的打量下,大部分人都顯得無所適從,頭都不敢高臺,只是默默在座,僵硬地附和,動都不敢大動,以免失儀失禮。

          劉承祐好奇的是,這些新晉的士子中,能出幾個值得大用的人才,有多少能當上官,又有多少能當個清官、好官?

          最引人注目的,還在于頭甲三人。狀元張去華,榜眼馬適,以及探花趙匡義。

          張去華,官宦出身,其父張誼也是一名學識淵博的文才,后唐進士,在漢也曾官至中書舍人。既有出身,又兼家學淵源,還有張去華本人的勤奮好學,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闖出了名氣。北伐之時,張去華曾游河北,縱覽民情,見百姓苦于兵役,承受戰爭沉重負擔,發表了一番感慨,寫下了《北征賦》、《治民論》,在劉承祐回京巡視的過程中,竟然攔駕進獻他的策略。

          當時,張去華還不滿二十一,劉承祐頗感驚奇,戰爭帶來的破壞很多人知道,但能條理清晰地列明,了解民之疾苦的,可就少見了,并且,還這么年輕。

          劉承祐對這英氣勃勃的年輕人很感興趣,在運河岸邊與其席地而坐,縱論治民之道。帶著些贊賞,回朝之后,劉承祐命吏部與其安排官職,特地授意,給個薄職即可。

          吏部很快做了安排,到軍器監做主簿。劉承祐這般做,卻是鑒于此人,雖有才氣見識,卻過于傲氣,鋒芒畢露,有些像當初的盧多遜,有心磨一磨。

          不過,這張去華顯然沒有體會到良苦用心,只覺得自己是為人所嫉,這官自然做得不樂意,說薄待領之職,不該是他干的。

          原本是想要拋官去職的,被人勸住了。理由是,如果他因為心中不滿而拋棄官職,是對朝廷的蔑視,如果還想在朝廷為官,發揮才能,實現抱負,就絕不能棄官。張去華聽進去了,然后以年輕才短為由,辭官回家繼續讀書。

          也就是家里有地、有財產,方才給他任性的機會。對于張去華的辭官,當時劉承祐聞之,只是笑了笑,未置一詞。

          讀書近三載,也是靜極思動,等到今歲春闈,張去華又果斷參考了。一進開封,便寫下了好幾篇的膾炙人口的詩文,并且得到了太子賓客李昉的稱贊,使得他名聲大勝。當然,如果僅是詩詞文章,也還不至于引起其他人的盛贊,此人對時政、實務,也能條分縷析,侃侃而談。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