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院士查房,查到了一個病人,正要辦理轉科手續,他拿過病歷,翻了翻,就合上了,對負責這位病人的主治醫生說道:“再討論討論。”
那位醫生頓時惶恐,心中打鼓,難道自己誤診了?斷然不會啊!
這名病人是一個58歲的男性,以“雙下肢水腫、乏力6月余,伴輕微胸悶、氣短”起病,起病2月后考慮神經系統病變,就診于神經內科。行頭顱磁共振未見異常,血常規示血紅蛋白108g/L,血清白蛋白34.7g/L,尿蛋白0.43g/24h,甲狀腺功能正常。心動超聲提示胸腔積液和腹腔積液。考慮多漿膜腔積液,給予利尿劑對癥治療,雙下肢水腫、乏力較前無明顯改善,胸悶、氣短癥狀持續,考慮心臟病,遂就診于心胸外科。
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雙側胸腔穿刺引流術,以幫助確定胸腔積液性質并緩解胸悶、氣短癥狀。住院期間左側、右側胸腔分別引流出1180ml、3050ml淡黃色胸水,實驗室檢查均提示漏出液,細胞病理學檢查未見惡性細胞。
穿刺引流術后患者胸悶、氣短癥狀好轉。鑒于冠脈CTA示對角支血管嚴重狹窄,給予阿司匹林、美托洛爾及阿托伐他汀等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為避免導管相關感染,于一周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雙側胸腔積液又迅速產生。
雖真正的病因并未查明,但病人情況已有所好轉,病人想要出院的時候,病情又反復了,現在就是咳嗽嚴重,咳痰,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雙腿凹陷性水腫,所以,這名主治醫生建議,讓其轉入呼吸內科就診。
這沒錯啊,其病征就是應該去呼吸內科啊!
這名主治醫生忐忑了一會兒,又恢復了鎮定。心說,陳院士應該也是講道理的。我也不是有意要把病人給推走。
畢竟,科室之間也是存在競爭關系的。病人多,業績就好,大家的工資獎金也多。但是,他想岔了,陳院士的境界沒有那么低。對陳院士來說,幫助病人康復,解除病痛的折磨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錢不錢的,不值一提。
到了一定的地位,境界自然也來了,追求的東西、關注點等等,都不一樣。
“你們都來看看,這名病人真正的病因是什么?”陳院士將手中厚厚的一沓病歷資料遞給學生們,讓他們傳閱。
那病人一聽是院士級別的教授來幫他看病,頓時激動得不行,也不急著轉科室了,又在親人的幫助下,重新躺了回去。
他的親屬們,也都興致勃勃地看著這幫朝氣蓬勃的年輕醫生們,據說都是研究生呢,還有院士帶領,興許,真能幫他們找出病因。他們的父親(爺爺/老伴)可是被這個病折磨了將近一年呢!
折騰來,折騰去,搞不好,很多時候都嚷嚷著回去等死!
病房里人雖然多,還有圍觀的一些醫護人員,以及其他病人和家屬,但是很安靜,只剩下研究生們翻閱病歷的聲音。
護士小姐姐還很細心地去將空氣凈化機的風量調大了一些,又稍微開了一點點窗。雖然有空調,但是人多了會感覺到悶。
足足二十分鐘后,才有人發表看法。
“我覺得,應該去心內科吧。因為他的胸悶、氣短癥狀一直都有,可以說是持續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的。現在的咳嗽、痰多,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發癥。其根子還是在心血管方面。嗯,心內科最合適!”這是一名胖胖的女生。
又一人搖了搖頭,持反對意見:“根據其以往的治療史,其病因不明,各種征象太亂,與其猜來猜去,還不如對癥而來,先解決現在嚴重的咳嗽、痰多再說。這樣病人也輕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