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亂之際,涼州又是朝廷后背,天子不會容忍一個不會用兵的坐鎮涼州。連一個小小的宋建都無法戰勝,天子還能指望他節制韓遂等涼州諸將嗎?
怎么辦?
就在韋康束手無策的時候,曹操來訪。韋康很驚訝,卻還是讓人請曹操進帳。他心里清楚,要想解決眼前的難題,只有向曹操低頭了。
曹操快步進帳,見韋康坐在案前,案上杯盤狼藉,韋康神情窘迫,他哈哈大笑。“元將果然是名士風范,即使是軍旅之中也能獨飲。怎么,不請我喝一杯?”
韋康搞不清曹操來意,也不好主動問,只得命人為曹操擺上酒食,兩人對飲。曹操與韋康東拉西扯的說了一通,直到韋康快按捺不住了,才回到正題。
“元將兄,今天來,是收到一個消息,想與元將兄斟酌。”
“什么消息?”
“趙公邠卿巡視關東,上書天子,建議征吳侯入朝主政。”
韋康愣了一下,沒吭聲。趙岐是京兆長陵縣人,知名的黨人,在關中名聲很好,算是同郡先賢,但趙岐上書建議朝廷征孫策入朝實在不妥,說得好聽些是書生氣,說得不好聽,那就是被孫策收買了,判他一個交通諸侯都是輕的,說他謀逆也不為過。
“元將兄覺得,朝廷會同意嗎?”
韋康不冷不熱地說道:“朝廷如何決斷,自有陛下和朝中諸公商議,你我還是關心眼前的戰事吧。”
“元將兄說得對。”曹操喝了一大口酒。“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趙公為什么會提這樣的建議?”
“為什么?”
曹操提起酒勺,給自己斟滿酒,又為韋康添了一些。“元將兄聽說過公孫度嗎?”
韋康的臉色有些難看起來。曹操說什么,他心里已經有數了,只是攻城不下,他能有什么辦法?
“宋建不過隴西一匹夫,素無名望,枹罕不過一縣城,你我攻之逾月不能下。公孫度卻是曾做過尚書郎、冀州刺史的人,又跨有遼東、玄菟、樂浪三郡,雄霸遼東。可是結果如何?吳侯跨海而擊,一戰而平定遼東。元將兄能想象一下捷報傳到長安時的景象嗎?”
韋康臉上火辣辣的,心里更加不安。如果說趙岐是因為孫策的戰功而上書朝廷,建議征孫策入朝,那他們父子的責任就更大了。只要有人在天子面前進言這幾乎是必然的京兆韋氏從此就消失了。
“孟德兄……將何以教我?”韋康無奈之下,只得躬身施禮,向曹操請計,還特意換了一個親近的稱呼。他比曹操少十歲,卻從來沒有稱曹操為兄,反倒是曹操一直稱他為兄,他也坦然受了。
“元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