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譚、袁熙為餌,誘他來援,一并殲滅。”
劉備愣了一下,隨即恍然大悟,拍手叫好。“計中有計,國相果然好計,就依國相。”
逢紀心中得意,撫須而笑。這是他謀劃已久的方略,自然周密,劉備拍手叫好也是意料中的事。不經意間,一絲疑惑在心頭一閃而過,他覺得有些不對勁,卻又說不出哪兒不對勁。不過他很快就將這絲異樣的感覺拋諸腦后,與劉備商量起謀奪冀州的具體戰術。
袁譚生病,不能來中山、巨鹿郡界會盟,之前的安排落了空。他們沒有時間等,只能主動出擊。
可是主動進攻絕非易事。
袁譚駐留柏人,他們要趕到柏人,路程雖然只有二百余里,卻要經過多道河流。春夏之際,雨水增多,難以涉渡。如果運氣不好,遇到大雨天氣,甚至可能水勢暴漲,對大軍渡河造成極大影響,至少想快速進軍是不現實的。一旦出了中山國,進入巨鹿郡,大軍的行蹤就很難隱匿,很快就會被袁譚、袁熙獲悉,奇襲必然成為強攻。
即使袁熙無能,所領也僅限于張郃、高覽二將,強攻亦非易事。冀州幾次大戰受挫,麹義、審配、荀衍等大將或是陣亡,或是被俘,張郃、高覽是碩果僅存的名將,所領皆是中軍精銳,戰力不可小覷。尤其是張郃,當年爭奪涿郡時,劉備曾與張郃交手。他之所以在涿郡落下惡名,都是拜張郃所賜。
現在想到張郃,劉備都有些牙癢癢。
逢紀倒是不急。他提醒劉備,雖說袁熙軟弱,又被魏王之位所誘,與中山結盟,但他絕不會希望冀州落入劉備之手,戒備之心不可避免。大王不妨將計就計,回復袁熙,就說為了給袁熙一個立功的機會,將率部進入冀州,擺出進犯之勢,待袁熙率部趕來阻擊,雙方象征性的交鋒,然后罷兵。袁熙初掌兵權,必然想立威,一定不會拒絕這個機會,必會率領主力趕來。
袁譚身邊兵力空虛,關羽就有機會了。雷霆一擊,奪取柏人,生擒袁譚,再截住袁熙退路,前后夾擊,冀州可定。
劉備覺得這個計策不錯,唯獨有一點:關羽兵力不足,能否攻克柏人,攻克柏人之后又是否還有余力截住袁熙的退路?
面對劉備的擔心,逢紀意味深長的說道:“前將軍驍勇絕倫,又久經戰陣,最好獨領一軍,長驅直入,摧鋒折銳。此戰雖兇險,非前將軍不可。大王要考慮的不是前將軍能否完成重任,而是前將軍立功后,如何封賞。”
劉備眉梢輕顫,眼角的青筋抽了抽,若有所思。沉吟良久后,他點點頭。
“就依國相所言。”
得到劉備默許,逢紀迅速草擬了一封信,派人送給袁熙。又手書命令一封,派人送往贊皇山,命關羽做好出擊準備,一旦袁熙領主力離開,立刻進攻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