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山頂的平臺,他看到孫策和荀彧并肩則立,正輕聲交談著什么,聽到腳步聲,孫策轉身看了一眼。
禰衡下意識地收住腳步,拱起手,躬身施禮。
“平原布衣禰衡,見過大王。”
荀彧很意外,看了孫策一眼,又盯著禰衡上下打量。他和禰衡見過無數次了,還是第一次看到禰衡這么規矩,雖說離彬彬有禮還有一些距離,可是對禰衡這個狂生來說,沒一見面就翻白眼,大放厥詞,便是不容易了,更何況還主動行禮。
看來吳王那三個問題真的難住禰衡了,要不然他不會這么老實。
“禰正平,來得很快啊。”
“大王有召,不敢拖延。”
“可惜孤給你提的三個問題,你到現在只勉強回答了一個。”
禰衡臉色很難看,嘴唇嚅了嚅,仿佛要開口罵人,終究沒罵出口。“衡愚昧,敢請大王指教。”
“知道這是哪兒嗎?”
“觀象臺,術士觀天象之處,想必大王是要回答‘天尊地卑,地以何禮敬天’的問題。”
“沒錯。”孫策點點頭,轉身荀彧。“荀大夫,你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嗎?”
荀彧略作思索。“地以道奉天,非禮也。”
“正平以為這個答案可否?”
禰衡一愣,臉色變幻了片刻,忽然反應過來,忍不住一聲長嘆。“原來如此,那倒是……好吧,衡愚昧,因題索解,未能及遠。天地之初,未有生人,自然有道無禮。大王的意思是說禮因道生,制禮不能背道,背道則不祥。故三代之禮雖不同,皆奉道行,然乎?”
孫策微微頜首,轉身看向遠方。“然,亦不然。”
禰衡上前一步,逼到孫策身后,幾乎要伸手去抓孫策的手臂。被一旁的郭武一瞪,又乖乖地把手縮了回去上,向后退了半步,躬身再拜。
“敢聞其詳。”
“禮不僅因道而生,亦因形勢而變。道不變,形勢卻要變。三代形勢不同,故禮不同。禮與形勢相適應時,則禮通樂和。形勢變了,禮若不能順應形勢,則不免禮崩樂壞。故為新朝制禮,當先觀道,再論形勢,然后方可制禮,否則縱能引經據典,亦不過徒具形式,有羊無禮。”
禰衡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大王高屋建瓴,令衡茅塞大開。”
荀彧若有所思,面露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