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仍不死心,再三追問,說著說著,言辭便尖刻起來,對徐岳冷嘲熱諷。
隨侍的徐岳弟子們大怒,紛紛擼起袖子,要與禰衡對陣。徐岳卻很淡定,擺手示意弟子們稍安勿躁,不緊不慢地地說道:“敢問閣下,是天道在前,還是人事在前?”
禰衡不假思索。“自然是天道在前,有天地方能生人。”
“嗯,那是天上的星辰多,還是地上的人多?”
“這個……”禰衡有點拿不準,誰沒事算過這些?他仔細想了想。“應該……是天上的星辰多些吧。”
徐岳點點頭。“那我就問心無愧了。”
禰衡微怔,隨即反應過來,氣得無語。孫策笑笑,對荀彧說道:“可見言語都是小道,真正的學問才是大道,人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則難免自取其辱。”
荀彧忍著笑,點頭附和,只是他不愿落井下石,轉而說道:“大王崇天道,尚大體,垂拱而治,誠為天下之福。”
孫策哈哈一笑。“是啊,希望大夫以秦為鑒,盡快制出能讓君臣各得其所的新禮來。這樣的事,大可不必等賈生、董生,遷延數十年。”
荀彧心中一動,隨即拱手施禮。“彧定竭駑鈍之力,不負大王所望。”
禰衡在一旁聽得清楚,斜睨了荀彧一眼,擱了撇嘴,想說什么,卻終究還是沒說。
在觀象臺盤桓了半天后,孫策起程返回湯山。荀彧、禰衡一路陪著孫策步行,到了山下,正準備各自上車,荀彧搶上兩步,擋在孫策面前。
“大王,臣有一事,百思不得其解,還望大王點撥。”
“大夫說來聽聽。”
“大王不信天命,信民心,大吳因民心而立。民心善變,且易為人所用,萬一哪一天有田和之流,裹脅民意,鳩占鵲巢,奈何?”
孫策歪著頭,打量著荀彧,無聲而笑。荀彧忍了很久,終于把這句話問出口了。由此可見,他是真的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了。解決了這個問題,剩下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再難也會有解決辦法。
“這種事要分兩種情況來說。”孫策收回目光,淡淡地說道:“一是此人真的能代表民意。那我孫氏不妨讓賢,退食一城,總比刀兵相見好;一是此人并不能代表民意,只是詐偽,那大夫所制之禮就要有所防范,不能讓王莽之流鉆了空子。你說呢?”
荀彧若有所思,微微頜首,向后退了一步,一揖到底。“多謝大王。”
“大夫,努力!”孫策還了一禮,舉步上車。郭武過來,關上車門,馬車轔轔遠去。
荀彧站在路邊,看著漸漸遠去的車隊,一聲輕嘆。
禰衡走了過來,打量著荀彧,語帶譏諷。“大王給你答案了?”